建设生态文明哲学视阈与实践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设生态文明哲学视阈与实践思考

建设生态文明哲学视阈与实践思考    [摘要]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审视了西方工业文明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理念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从而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是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基于文中所述,提出了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两型”社会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西方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传统文化;哲学视阈;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2.4;B21;X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48(2010)04-0096-06   [作者简介]翁伯琦(1957―),男,福建福州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农业技术及区域生态经济研究;张伟利(1982―),男,山东临沂人,现任职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雷锦桂(1973―),男,福建罗源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珍稀食药用菌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福建福州350003)   [基金项目]“十一五”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循环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阶段性成果(2007BAD89B13)。   [收稿日期]2010-02-23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and Practical Thinking on Construction of Eco-civilization   ■WENG Bo-qiZHANG Wei-liLEI Jin-gui   Abstract: From the philosophical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impact of the West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on the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de a profound analysis on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logical concept and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by expounding that the ecological wisdom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cultural foundation to solve ecological crises and build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presented countermeasures to vigorously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construct a sustain-able society.   Key words: West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对于现代社会中所涌现出的诸多生态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与技术的角度来纵深阐析,而且还应从文化与哲学的视野来精细审读。中国悠久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文化传统,造就了和谐发展的牢固基石。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李文璇,2009)的今天,秉承中华传统,建设生态文明(蔡明干,2009),其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一、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成为现代视阈下的一种必然      在现存世界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制约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又反作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事实上,保护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文化伦理的问题。“西方有机械主义自然观,中华则有中和有机自然观;西方有人文主义伦理观,中华则有和谐生态伦理观;西方有二元对立进化论,中华则有天道人道融通论”(潘岳,2009)。从中西文明比较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深刻剖析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危机与弊端。   自19世纪末以来,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发展突飞猛进,在给人类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遭到严重损坏,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此,查理#8226;狄更斯在其著名小说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