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渣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进展
布渣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进展
(1.广东药学院 中山校区,广东 中山 528458;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摘 要:目的:全面了解布渣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手工查阅相结合的方法查找近20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有关布渣叶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布渣叶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也较多,但大多只停留在化学成分鉴定上,而对其药理研究方面则比较少,还应进一步加强布渣叶化学成分与药理、毒理研究,为布渣叶的新产品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全面参考。?
关键词:布渣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4;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1-0134-03
布渣叶(Folium Microcis Paniculatae)为椴树科(Tiliaceae)破布叶属(Microcos)植物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 L.)的干燥叶,亦称蓑衣子、破布叶、麻布叶、烂布渣、布包木、破布树、?宝叶。具有清热解毒,消滞,健胃,去湿退黄之功效。主要用于清暑,消食,黄疸。民间用于治疗感冒食滞,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黄疸型肝炎等。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1]。布渣叶在广东应用较为广泛,为广东地区著名的地产中草药,对其研究报导也较多,现对其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整理,以期对其开发利用有所帮助。?
1 化学成分?
布渣叶化学成分较为复杂,目前研究发现其含有生物碱、黄酮、挥发油、有机酸、鞣质、酚类等,但不同部位成分含量也不相同。?
1.1 生物碱?
石玲艳[2]根据用碘化铋钾、碘化汞钾和硅钨酸试剂沉淀法和薄层层析法检验布渣叶中的生物碱。取粗粉5g,用乙醇回流3次,得提取液(I)约50mL,加适量水至70%浓度,用石油醚去除叶绿素后,蒸干,用2%HCI酸化,取滤液各1mL,分别滴加碘化秘钾、碘化汞钾、硅钨酸试液各1滴,依次产生桔红色、淡黄色、灰白色沉淀,证明其含生物碱;分别用氯仿:甲醇(9∶1)和氯仿:丙酮(6∶4)展开,展开距离10cm,用碘蒸气熏蒸显色,结果显示布渣叶的生物碱薄层层析有3~4个斑点,其中有1个斑点在紫外下显亮蓝色。罗集鹏还从布渣叶分离出3种生物碱[3],但对生物碱的具体种类未做研究。?
1.2 黄酮类?
毕和平等[4]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布渣叶各部位的总黄酮,其中叶中片总黄酮平均质量分数为16.94%;茎中为5.15%;果中为1.52%。叶片总黄酮含量最高。这也是首选布渣叶入药的依据。?
罗集鹏[3]从布渣叶中提取分离了11个黄酮及其甙类成分,并对其中5个黄酮类成分经过UV、MS、NMR和酸水解鉴定为:山奈酚-3-0-β-D-(3,6一二一(对轻基桂皮酰)葡萄糖苷,分子式:C39H32O15;山奈酚-3-0-[3-β-葡萄糖苷,分子式为C21H20O11;异鼠李素3-0-β-D-葡萄糖苷,分子式:C22H22O12等。?
1.3 挥发油?
毕和平等[5]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破布叶叶片中的挥发油,得油率为0.63%,采用GC-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计算机质谱数据系统检索(DATABSE/NIST98 1),首次鉴定出1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9.99%,总离子流图上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破布叶叶片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烃类和脂肪酸类物质,主要有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18.12%)、二十八烷(11.77%)、十六烷酸(11.29%)、二十五烷(10.32%)、二十七烷(8.61%)、2,3-二氢苯并呋喃(6.29%)、四十四烷(5.99%)和三十六烷(5.51%)。这8种成分共占挥发油总量的77.90%。在鉴定出的15种化合物中,其含量均在1.5%以上,鉴出率占挥发油总量的99.99%。?
1.4 三萜类?
冯世秀等[6]从布渣叶中用柱色谱分离出2个三萜和8个黄酮类成分。通过光谱和波谱对布渣叶中含有三萜类的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布渣叶中含有无羁萜和阿江榄仁树葡糖苷,且含量很低。黄酮类成分分别为山奈酚-3-0-β-D-(3,6一二一(对轻基桂皮酰))葡萄糖苷;山奈酚-3-0-[3-β-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0-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0-β-D-芸香糖苷;牡荆苷;佛来心苷;异佛来心苷;异牡荆苷。?
1.5 其它?
石玲艳[2]还用三氯化铁检验酚类、用氯化钠明胶试液检验鞣质、用洒嗅酚蓝试液检查有机酸、α-奈酚试验和费林氏液检查糖类,这些反应均为阳性,说明其还含有这些成分。?
2 药理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