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达拉宫等处壁画起甲原因初步分析和修复材料筛选
布达拉宫等处壁画起甲原因初步分析和修复材料筛选
内容摘要:壁画表面涂刷保护涂层是西藏壁画制作的主要特点之一,经过长时间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保护涂层老化,造成壁画颜料层起甲。针对这一现象,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同类材料老化的一般规律,初步确定了西藏壁画表面涂层为含有双键的大分子化合物,现已老化为小分子有机物,由此而产生的颜料层起甲残片性脆、难溶于水。本研究根据这一特性,提出了筛选修复加固材料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思路,通过现有材料和自制材料的各种性质对比试验,筛选出了改性有机硅丙烯酸乳液作为西藏起甲壁画的修复材料,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加固效果。
关键词:西藏壁画;起甲壁画修复;有机硅丙烯酸乳液
中图分类号:K854.3;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7)05-0039-06
一 前言
2001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敦煌研究院承担了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的壁画保护修复任务。敦煌研究院随即对西藏壁画保存状况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西藏壁画主要存在两类病害,一是由于殿堂结构失稳致使壁画地仗与支撑墙体脱离,造成壁画地仗层失去原有的支撑依托,壁画产生大面积空鼓;二是壁画表面涂层老化引起颜料层起甲。针对这两种典型病害。经过室内和现场试验,确定了空鼓壁画灌浆加固的工艺和材料;而对起甲壁画则在采用丙酮软化,随后使用聚醋酸乙烯乳液加固,取得了一定的加固效果,但由于加固修复过程分溶剂软化和回贴加固两个步骤,所使用的丙酮有时会造成较薄的起甲颜料层收缩,稍有不慎,会造成颜料层破碎,给修复工作造成很大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适合西藏地区殿堂起甲壁画修复的材料实验性选择。
二 壁画起甲原因初步分析
对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三处殿堂壁画的现场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除壁画制作工艺和使用颜料极为相似外,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共同之处,就是在壁画表面涂刷了保护层,根据保护层的表面性质初步判断,可能为清漆或干性油脂,经过数十年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后,壁画表面涂层逐渐发生老化,致使开裂,引起壁画颜料层产生大面积鱼鳞状起甲。
1、壁画起甲残片的红外光谱分析和溶解试验
(1)红外光谱分析:
使用分析样品情况见表1。
红外光谱仪为德国BRUKER IFS红外光谱仪,具体方法为将起甲残片用KBr压片法测定红外光谱。如图1所示,主要吸收峰为2921、2851cm-1为烃基吸收峰,证明有有机化合物存在,1741cm-1为羰基吸收峰;1077、1047cm-1为Si-O键很强的吸收峰,属于附着于样品上的无机物吸收。分析结果只能说明样品中存在含有羰基的少量有机化合物和大量的无机物,谱图较为简单,只有很少的吸收峰,无法证明其中存在有聚合物或者天然高分子物质。
(2)溶剂溶解试验
将起甲残片分别用二甲苯、丙酮和环己酮于开放环境中浸泡4小时后,观察到如下现象:
二甲苯:整体残片不复存在,残片有机物基本溶解或者溶涨,体系呈浑浊状态。
丙酮:整体残片不复存在,由于丙酮挥发非常快,体系呈不透明膜状物。
环己酮:整体残片不复存在,体系呈清澈透明状,器皿底部为黄色不溶性小颗粒沉降物,同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中间存在很小的微黄色片状成分。
上述三种有机溶剂的极性逐渐增强,二甲苯的溶解性能最弱,环己酮的溶解性能最强。从观察到的现象看,残片中的有机成分均已溶解,但是溶解的程度有所不同。
通常,作为漆膜的高分子物质,经过干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会生成分子量比干燥前大很多的大分子。尤其经过几十年,这些化学反应应当进行得非常充分,所形成漆膜的分子量会达到从数千到几十万。如果不发生漆膜的破坏,在这些有机溶剂的作用下,漆膜仅仅会出现溶涨和起皱现象,而不会出现溶解。经过自制醇酸清漆的对比观察,该漆膜经过十多天的干燥,在二甲苯和环己酮中浸泡24小时,未发现溶解现象,只出现漆膜起皱变软;取出并待溶剂挥发后,漆膜为起皱不能恢复平整,但仍是完整的连续性漆膜。
2、涂刷清漆的可能种类
据当地宗教人士回忆,在壁画表明涂刷涂层的时间大约20世纪50-60年代,当时,我国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油漆涂料的发展水平也相应落后。西藏地处边远,截至目前,仍没有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油漆涂料生产厂家,所以当时涂刷的清漆要么为外地运入,要么是产于当地的天然干性油。
天然干性油的主要品种是桐油和亚麻油,桐油产于内地南方省份,因此如果当时使用天然干性油,最为可能的是亚麻油。
如果从内地厂家购进清漆,根据当时国内主要产品的情况,主要有酯胶清漆、醇酸清漆、酚醛清漆这三种产品。通过使用红外光谱对收集到的一些颜料起甲残片(样品描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公共经济学课件.pptx VIP
-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监理细则(广东).pdf VIP
- 柯美C450数码复印机故障代码及维修模式.pdf VIP
- 新目标(第二版)视听说B3U3 测试试卷答案.pdf VIP
- 高中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第二课时《生涯变局——“我”的生涯故事》 教学设计.docx VIP
- 新课标水平三体育教案合集.pdf VIP
- 高中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第二课时《生涯变局——“我”的生涯故事》 课件.pptx VIP
-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docx VIP
- 2025年临床检验科常规检验操作规范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北京景山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复习8:应用题专练2.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