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里亚特族群综述及其与蒙古人文化竞合
布里亚特族群综述及其与蒙古人文化竞合
摘 要:当今的布里亚特人广泛分布在自西伯利亚中南部至天山北麓一带的广袤地域。苏联时代就已成立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为其保留、传承自身的民族文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使得历史悠久的布里亚特文明未曾湮灭在迅速崛起的现代文化之中。同时,布里亚特蒙古人是世人对他们的另一个称谓。本文在综述了布里亚特族群的历史与现状之后,从文化生活的视阈对其同蒙古人之间的竞合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更深层次的探析其文化属性的根源与本质。
关键词:布里亚特族群;北亚;蒙古人;阿尔泰语系;文化;竞合关系
中图分类号:C9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0-0014-05
布里亚特族群世居亚洲北部,但在遥远的古代,由于缺乏文字系统,除了少量中国与朝鲜的史籍对其有所记载之外,外部世界对其近乎于一无所知。随着近代沙皇俄国对其属地的吞并,布里亚特族群也逐渐开始融入现代社会,并以其独特的游牧文化与民族艺术越来越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同时,其与蒙古人之间存在着较多的文化近同性,且近同之中又交织着诸多差异,因此其民族属性至今未有统一定论。
一、布里亚特族群概况综述
布里亚特人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亦名“布拉特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联邦、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西北边境地区。
大部分使用布里亚特语,在内部分为东、西两大方言体系,属阿尔泰语系内的蒙古语族,不同地区内分别并行俄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汉语。1920年以后,大部分布里亚特人开始了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以及城市文明的转变。
至2015年,其总人口为48.6万,分布在俄罗斯境内42万、蒙古国4.2万。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的阿勒泰、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呼伦贝尔亦分布有8000多名布里亚特人,20世纪60年代由中国政府主导的民族识别工作依照我国的具体国情将他们归入了蒙古族。
(一)历史:“不里牙惕”与“林木中的百姓”
东亚地区最早提到布里亚特人的史料出于13世纪成书的《蒙古秘史》,至15世纪朝鲜王朝时代的《西地概胜?八邻万户》都记载其:“不里牙惕者(现代朝鲜文: ),漠北地正北部族,为术赤降,林木中百姓。”[1]意为:“不里牙惕”(布里亚特)部落位于漠北的正北方向,为术赤(成吉思汗之子)所征服,被称为“林木中的百姓”。这里所说的“术赤征服事件”即公元1207年,成吉思汗命其儿子术赤西征,在途径萨彦岭北麓地区时,以武力将不里牙惕属地纳入蒙古帝国版图的历史事件。而称呼“不里牙惕”人为“林木中的百姓”则是因为其所生活的地域在今蒙古国正北方的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域内,大片高大挺拔的针叶松林给远征的蒙古军队及后来的朝鲜使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长期生活在稀树高草草原的蒙古人产生了较大的视觉冲击,为描述“不里牙惕”人的特征,便直接以其居住的环境称呼其为“林木中的百姓”,亦表示其已归降,为蒙古帝国治下的臣民之意。
“不里牙惕”(布里??特)人正式进入东亚舞台是在元代。在元朝居于统治地位的蒙古人将他们完全纳入了草原封建帝国的政治框架内,设立岭北行省以统辖其地,当然也包括其周边的广大土地。元代中央政府对“不里牙惕”人的重视与管理主要体现在“官员派遣”、“单行司法”、“扶植经济”三个方面。首先,与元朝中央政府就地选拔人才或是派遣蒙古将军到中原、江南、湖广等地行使行政权力不同的是,元朝政府直接从“黄金家族”中选取较为年轻的成员派往管理“不里牙惕”地区。行政官员出身的不同反映出了整个元代,中央政府对于“不里牙惕”人及其地区的重视。一方面基于其与统治阶级蒙古人间的相似,另一方面则在于其世居之地邻近蒙古族的“龙兴之地”。其次,在司法上,元朝废除了两宋的司法机关大理寺,新设大宗正府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主要审理蒙古宗亲、贵族以及京畿一带普通蒙古人犯罪案件。同时,刑部、宣政院、枢密院等一系列机构协同运作,处理全国范围的违法行为。但是只有岭北行省辖境内的“谦谦州”、“乌斯”、“吉利吉思”、“昂可剌”、“撼合纳”五地不受这些司法机构的节制,此时,“不里牙惕”人的居住地位于“谦谦州”内。元朝在这些地区单独设立了“五部断事官”制度,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上亦不依照元朝政府颁布的《至元新格》、《风宪宏纲》、《大元通制》、《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等全国通行的法律汇编,而是单行草原法则及蒙古族习惯法[2]。最后,在经济生产方面,蒙古人将中原地区先进的劳作方式引入了“不里牙惕”人的生产当中,并开辟了“驿路”连通今天的布里亚特地区与中国内地、朝鲜半岛、中亚,大大促进了这些地区间的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提升了“不里牙惕”地区的生活水平、文化程度与经济活力。基于这些因素的巨大作用,“不里牙惕”人开始逐渐告别“蒙昧时代”,以“跨越式发展”直接进入了封建时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