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岩石成因探究.docVIP

岩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岩石成因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岩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岩石成因探究

岩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岩石成因探究   [摘 要]多年来,对于黑龙江绥阳镇岩体的岩性特征有着比较系统的认识,然而,对于年代学的工作研究比较薄弱,亟待深入的研究突破。本文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等综合研究,对黑龙江绥阳镇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岩石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而揭示研究区花岗岩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通过对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190±3Ma(MSWD=1.75)。结合岩体地球化学总体特征分析,确定了绥阳岩体与为I型花岗岩。并进一步确定了岩浆主要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部分熔融作用可能起因于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通过对闪长质包体元素分布模式分析,确定其岩相为花岗闪长岩,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绥阳岩体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存在密切联系。   [关键词]花岗闪长岩及包体;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岩石成岩;绥阳岩体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240-04   一、地质背景   1.1 区域构造   研究区位于兴蒙造山带兴凯湖地块的太平岭隆起带[1](图1.1),兴凯湖地块北侧和西南侧分别与佳木斯地块和华北地块相邻。地质演化历史漫长,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   1.2 区域地层及岩浆岩   自晚古生代一直持续到新生代火山活动强烈,区内岩浆岩广泛分布。其中侵入岩以中深成花岗岩类为主,岩石类型以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白云母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为主,呈岩基状产出,其次有少量闪长岩、蛇纹岩,主要呈岩株状产出。地层区划早三叠世之前隶属兴凯地层大区,延边地层区,东宁―汪清地区地层分区,鸡东和老黑山地层小区。中新生代为滨太平洋地层区,鸡西―延吉地层分区,鹤岗―东宁地层小区。   1.构造单元线;2.上元古界构造层;3.印支期构造层;4.燕山构造层;5.花岗岩类;6.年代学采样点   二、岩体及岩相学特征   2.1 岩体地质特征   研究区内侵入岩是太平岭花岗岩带的东延部分(图2.1),出露面积665 km2,主要见于绥阳镇、八里坪、二道岗一带,多呈岩基状产出,也有呈岩株状产出,岩体的分布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岩石类型相对简单,主要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等。   赵春荆等[2]认为太平岭花岗岩的主体形成于晚海西期(γ43),而印支期(γ51)和燕山早期(γ52)则发育较少;孙德有等[3]获得的太平岭花岗岩为中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介于193 Ma~216Ma);吕长禄等[4]获得这些花岗岩的SHRIMP 锆石 U- Pb 年龄介于179~204 Ma 之间;门兰静[5]等获得金厂地区花岗斑岩的锆石年龄为 203.0±3.6 Ma;韩世炯[6]获得高丽沟地区石英闪长岩岩浆结晶年龄为191.4±6.7Ma;赵玉锁等[7]认为在该区域存在两期岩浆活动,分别为印支晚期到燕山早期岩浆活动(190-210Ma)、燕山晚期岩浆活动(110-125Ma)。   2.2 岩相学特征   细粒闪长质包体在花岗闪长岩中十分发育,由北(绥阳岩体)到南(太平川森调队检查站岩体)均有出露。闪长质包体的颜色比寄主岩的颜色深,为深浅不一的灰黑色、灰色。组成包体的矿物粒径绝大多数小于1 mm,甚至小于0.5mm,为微粒―微细粒结构,说明形成闪长质包体的岩浆比寄主岩岩浆冷却时间更短,更快,而只有少部分的(石英)闪长质包体结构较粗,粒度接近寄主岩石的矿物粒径。   花岗闪长岩中分布的包体大小不一,绝大多数集中在几厘米到二十几厘米之间。闪长质包体与寄主花岗岩的接触面大都呈弯曲状,接触界限清晰可见,也有见过渡关系,也有见呈雾迷状,部分还可见冷凝边,个别包体具条带状,长宽之比可达3:1,部分包体具定向排列,有的包体周围具有长英质晕圈。   三、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将研究范围内获取的未经腐蚀风化的绥阳镇的岩体全新样品进行分析,通过锆石测年法、全岩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法进行了分析。   3.1 锆石测年分析   锆石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副矿物,其分选、稳定性能好、熔点高,另外U和Th的含量较高,Pb的含量较低,在U-Pb定年方法中第一考虑会采用锆石。本次研究利用LA-ICP-MS法对锆石进行U-Pb测年工作。进行透射光、反射光显微照相,观察其抛光面有无裂隙及包裹体等,然后再进行阴极发光照相,以进一步反映锆石的内部结构特征。   3.2 全岩地球化学分析   对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分析测定。主要实验步骤为:首先熔化样品,制成玻璃饼,然后测定主元素(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型号为XRF-1500),分析精确度要达到并强于1%。称取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