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分析进展与临床观察小结-analysis progres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summary of treating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docx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分析进展与临床观察小结-analysis progres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summary of treating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分析进展与临床观察小结-analysis progres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summary of treating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5 55 声明 硕士学位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进展与临 床 观察小结 是本人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 下完成的,该论文涉及的有关知识产权归成都中医药大学所有。有 关该学位论文成果的开发、转让、论文发表等,均需征得导师和成 都中医药大学同意。 硕 士 生 签 名: 导 师 签 名: 年 月 日 PAGE PAGE 10 引言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 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缺血,心肌损害,是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988~1992 年新疆心血管病人群 监测协作组资料显示,25~74 岁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男性 45/10 万,女性 11/10 万,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男性 10/10 万,冠心病是当前国内外最常见和危 害最大的心脏病[1]。本病发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且以脑力劳 动者居多。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仍在增加,且冠心病发病率上升和冠心病危 险因素(如高血压的患病率、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上升有关[2]。心绞痛是冠 心病的一个类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之间的一组 临床综合征,包括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变 异型心绞痛和梗死后心绞痛,UA 病变复杂,具有进行性恶化的趋势,易恶化 为 AMI 或猝死,近年国内外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步,如 UA 的西医加强内科治 疗(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药物),介入性治疗等已成为有效的重要措 施。但临床上常常出现病人对药物敏感性的降低,临床症状的改善不显著,介 入治疗费用的昂贵,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生活质量不高等多方面问题。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近年来中医或 中西医结合治疗 UA,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优势。本文查阅了大量中西医关于 UA 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了中医历代对“胸痹心痛”的认识,并对近几年中 医药在 UA 辨证论治、治法方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历代医家都认 识到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笔者在导师指导下,从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本病 其本虚为阳气虚衰,其标实为心脉痹阻,确立了以温阳益气、宣痹通络为主的 治疗原则,并选用古方进行临床观察,通过研究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 性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症状、降低硝酸甘油用量等方面优于单 纯西医治疗。证明了中医药疗法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中医药治疗该病症探索 出一种新方法。 第一部分 中医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胸痹心痛)的综述 1.古代对胸痹心痛的认识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现代医学病名,在祖国医学古代文献中,根 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等病症范畴,早在《内经》便 有记载,《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自病者, 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脚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真心 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种真心痛即是胸痹重症, 与急性心肌梗死颇相类似。《金医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有“胸痹之病,喘息 咳唾,胸背痛,短气”,“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等记载,隋·巢元方《诸病 源候论》论及之“久心痛”,所谓“发作有时,经久不瘥”就酷似临床的心脏之 绞痛。《类证治裁》所载:“真心痛 碎大痛,无声,面青气冷,手足青至节” 也相似急性循环衰竭或临床表现。 早在汉代张仲景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中指出:“夫 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 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把胸痹的病机高度概括为“阳微阴弦”, 其“阳微”即指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阴弦”则因胸中之阳气极虚不能胜 邪,阴寒邪盛、痰饮内停等痹阻心脉,阴乘阳位,二者相互搏结,从而发病。《圣 济总录》云“诸阳气虚, ,至令心痛”。《医门法律·中寒门》说:“胸痹心 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指出气虚阳衰,防御能力低下与寒邪乘虚内侵 互为因果。《太平圣惠方·治心痹诸方》:“夫思虑烦多则损心,心虚故邪乘之…… 蕴蕴而痛是谓胸痹。”均指出阳气不足,心虚外邪乘之而发为胸痹心痛。 基于本病的病机特点,根据不同证候,《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专门 论述了胸痹治疗,对于痰饮上乘阳位之“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制定了宣痹通阳的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