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熙帝遏制圈地浪潮历史启示
康熙帝遏制圈地浪潮历史启示
摘要:战争与改革是封建土地关系调整的两个杠杆。选择何种方式来理顺土地关系,特别是遏制过分的土地兼并,对于王朝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明末清初王朝易鼎,清朝统治者出于狭隘的民族利已主义而推行野蛮的圈地投充政策,使大量土地迅速集中到满洲贵族手中,造成了土地的过分兼并,既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危及社会的安定。康熙帝以和缓的改革方式,通过实施更名田制,避免了暴力的战争手段,使国家社会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改革的成功,在一定时期遏制了过分的土地兼并,从而缓和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巩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固,造就了“康乾盛世”。
关键词:战争;改革;土地关系;圈地;康熙
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7)09-0094-04
一、战争与改革:封建土地关系调整的两个杠杆
封建土地关系的实质,就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关于土地制度安排的阶级博奕。反映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主要体现在土地和农民身上,即农业生产、地权分配、租佃关系和农业雇佣关系等四个方面。土地兼并作为封建土地关系发展进程中一个必然的、不可或缺的产物,并非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从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来看,其更是一个关系到稳定与发展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处理和解决封建土地关系,特别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土地兼并问题,是对封建统治者政治智慧的一个考验。
纵观中国封建历史可以发现,作为封建土地关系调整的杠杆不外乎两种:一是以激烈的战争方式来进行。这一激烈的战争方式主要表现为王朝易鼎战争和农民战争两种类型。在中国历史上,这两种战争又往往演化成为一种战争,即从初始的反抗旧王朝残暴统治的农民战争为肇端,逐步在各种力量的冲突对抗、强弱消涨的过程中演变成为对封建统治权力争夺的王朝战争。这种王朝战争在调整封建土地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一个新王朝的政治能否巩固、经济能否发展和社会能否繁荣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研究中国封建王朝的周期性发展规律,当可发现封建土地关系理顺与否与王朝统治稳固与否之间的因果互动关系:一个新兴的王朝在取代旧王朝之初,由于统治者能够吸取前朝覆灭的历史教训,一般都能做到政治清明,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在这一时期,阶级矛盾趋向缓和,土地兼并得到了比较好的遏制,农民由于得到了土地而对新王朝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构成了王朝统治的坚实基础。但是,随着王朝统治的没落,封建土地关系渐趋紧张,大量土地开始集中于地主官僚手中,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农业人口的急剧分化:或托庇于地主豪门之下成为附庸,或沦为流民四处迁徙择食而居,或仅守贫田瘠地而饱受苛捐杂税的侵扰。附庸者,成为国家人丁赋税中的“黑户”,虽赋税不侵,但却是以劳动成果大部为保护人所得和没有人身自由权利为代价;流民者,无所依傍,居无定所,食无定时,在四处流浪的过程中容易滋生流民心理,严重危及社会稳定;守乡土者,无处以逃避苛政,身处与封建统治的直接矛盾之中。因此,土地兼并不仅直接造成了国家人丁赋税的大量减少,更导致农民阶级对封建统治者的离心离德,一遇天灾人祸,或揭竿而起,或啸聚山林,对王朝统治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当由于土地兼并而带来的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之时,就只能以最为彻底、最为激烈的战争方式来荡涤旧社会的一切丑恶,打碎旧社会的一切桎梏,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王朝以调整封建土地关系。
二是以和缓的改革方式来进行。暴力的方式虽然能以最彻底的方式改变旧有的封建土地关系,但其代价之大之高却非任何一个王朝和社会可以承受得起的,既非作为肉食者的统治阶级所愿,也非只求温饱平安度日的升斗小民所盼。因此,作为封建统治内部的自我调整,改革便成为缓和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由于土地问题而造成的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阶级对立的最为适宜的方法和最为智慧的选择,既可以尽量减少刀兵之祸、血光之灾,又能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巩固王朝的统治和社会的发展。
当历史发展到满清康熙年间,一方面大规模的王朝更替战争业已结束,摆在清统治者面前的最大事情,乃是与民休养生息,迅速医治战争的创伤,从而谋取王朝的长治久安;另一方面,满清贵族掀起的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却阻碍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国民可能重蹈血腥战争的覆辙。当此危难之际,历史需要一名能把握社会进入良性循环的杰出人物,即“全部政治生活就是由一串无穷无尽的环节组成的一条无穷无尽的链条。政治家的全部艺术就在于找到并且紧紧掌握住最不容易从手中被打掉、目前最重要而且最能保障掌握住它的人去掌握整个链条的那个环节。”① 康熙帝以其雄才大略与历史视野,紧紧抓住历史进程中的机遇和环节,以解决清初的土地兼并问题为契机,由此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盛世的坚实基础,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