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桂北杂交水稻制种区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
广西桂北杂交水稻制种区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
摘 要:杂交水稻制种被称为杂交水稻生产的“母亲工程”,而病虫害是影响商品稻种质量及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制种区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文章结合广西桂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总结杂交水稻制种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旨在与广大同行共同交流、借鉴。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区;病虫害;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36
广西桂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14.73万hm2,而在杂交水稻制种区,杂交水稻常年制种面积约0.267万hm2,因此加强杂交水稻制种区病虫害发生特点的研究,并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杂交水稻制种区病虫害发生因素
在杂交水稻制种区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制种亲本抗性因素的影响
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制种亲本不同,会针对各类病菌表现出不同的抗性。并且大部分组织通常是父本播出一段时间后才播母本,几乎各个时期都有幼嫩叶片,大大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机率。
1.2 杂交水稻中菌源数量发生变化
与普通水稻栽培生产相比,杂交水稻的制种过程相对比较特殊,其生产基地通常不会发生频繁的变化,这种相对稳定的制种条件导致制种区域病菌数量不断增加,并产生生理小种,这些生理小种致病性较强,故杂交水稻制种区发生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C率也会随之增加。
1.3 气候条件
高温高湿条件对细菌的繁殖、真菌孢子的萌发都十分有利,且每种害虫也有适宜的繁殖温湿度,气候环境变化会对杂交水稻制种病虫害发生情况产生直接影响,比如22~26℃就是二化螟发育的适宜温度。
1.4 栽培技术的影响
杂交水稻制种栽培技术与普通水稻栽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水肥管理不当也会增加病虫害发生机率。父本栽后要采用沟施或球肥进行单独施肥,母本插后还要施肥,花期不遇时,发育进程快的一方要偏施氮肥,发育进程慢的一方要偏施钾肥等调花肥,如果肥料施撒不当,会直接影响到稻田的通风透气性,提高水稻稻瘟病及黑粉病的发生机率。
2 杂交水稻制种病虫害发生特点
2.1 杂交水稻制种病害发生特点
2.1.1 稻粒黑粉病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张颖角度相对较大,开花时间长,柱头外露率高,如遇到适宜的气候,在母本抽穗授粉至成熟期就会发生,对制种的产量、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广西桂北地区以y两优系列最易感病。
2.1.2 稻瘟病
稻瘟病是最常见的水稻病害之一,其可在水稻整个发育期发病,具有传播速度快、短时间内可对稻田造成巨大伤害的特点。其属于一种真菌性病害,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受害时期又可以将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节瘟、颈瘟等,其中穗颈瘟为害最大。稻瘟病的发病诱因复杂,通常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率更高,广西桂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故为稻瘟病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长期使用氮肥不合理、长期深灌、土壤长期干旱、日照不足等也是稻瘟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2.1.3 黑条矮缩病
植株感病后会出现分蘖增多、叶片短阔、僵直等现象,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地上数节倒生须根及高节位有分蘖长出,严重者会导致病株结实不良,甚至无法抽穗。白背飞虱、灰飞虱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因素,虫体染病毒后会终身带毒。该病毒病株之间不互相传播。该病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等特点,且感病越早发病越重,损失越大。
2.1.4 稻曲病
稻曲病仅为害单个谷粒,使病粒无法结实,病菌侵入谷粒在颖壳内形成丝状块,后逐渐扩大露出病原菌孢子座。稻曲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随气流传播,侵害水稻花器及幼颖。抽穗扬花期如遇低温、多雨、光照不足、长期深灌等现象,都是诱发、加重稻曲病的重要条件。
2.1.5 纹枯病
纹枯病是杂交水稻制种大面积平衡增产的限制因子之一,菌种通常在土壤中越冬,故制种本田分粟盛期为高发期,会对植株的叶鞘、叶片、稻穗、茎秆等产生损害,引起植株倒伏或枯死。细菌可在水中形成菌丝,感染水稻,尤其是在高温条件下会使发病率大大增加,故高温季节前后是防治纹枯病的关键时期。
2.2 杂交水稻制种虫害发生特点
稻蓟马从播下父本后到抽穗扬花期均会对水稻产生危害,先吃父本,后吃母本,因此稻蓟马的防治至关重要。广西桂北地区稻飞虱主要包括褐飞虱及白背飞虱等,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稻飞虱以吸食水稻植株汁液造成为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窝。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