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武鸣河流域先秦墓葬初步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武鸣河流域先秦墓葬初步研究

广西武鸣河流域先秦墓葬初步研究   武鸣河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东部的大明山脉和西部的崇山峻岭将整个流域合围成一个盆地,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盆地内错纵分布着低山、丘陵、梯地和小平原,流域内各支流向中南汇集成武鸣河之后向西南注入右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该流域内的勉岭、猪敢、元龙坡、安等秧、岜马山、独山、岜旺、弄山等地发现了一大批先秦墓葬。本文从考古类型学、年代学的角度,对这批墓葬的文化发展序列、年代关系进行梳理,分析其考古学文化属性,并对各阶段墓葬的族属及所反映的社会状况进行讨论。      一. 墓葬情况概述      为方便讨论,首先对流域内的先秦墓葬情况作简单介绍。   1.弄山岩洞葬   弄山岩洞葬位于武鸣县仙湖镇邓吉村雷蓝屯东约300米的弄山山脚,周围是低矮的丘陵、河流冲积平原和分散的石山,2003年发现并清理。墓葬所在的洞穴由洞厅和4个支洞组成,面积约200多平方米,洞口用石块封堵,高出地面约9米。尸骨及随葬品因地下水的作用多移离原位,大部分被厚约20~50厘米、松软的灰黄色泥土所覆盖。葬式不清,推测是平地摆放,不加掩埋。从人骨残存状况看,该洞至少埋葬有二个成年个体。随葬品包括70余件陶器和若干陶片,还有23件石器、4件玉器和11件蚌饰。此外,洞内还有野猪、鹿、犀牛、猩猩、豪猪、牛、熊、剑齿象等动物化石,估计是被水冲到洞内的,而不是人为遗留。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有少量泥质陶;采用泥片贴塑法成型,部分器物可能已使用慢轮修整;陶色以红褐陶为主,部分黑陶,少量灰黑陶、红陶,器表颜色斑驳,同一件器物上往往有二种以上的颜色,胎内多呈红色,大部分器物底部或腹部有烟熏的痕迹;器表除个别素面外,绝大部分饰交错细绳纹,有的在绳纹之上再施多线刻划纹,另有少量的彩绘、镂空及附加堆纹,个别陶器的领部上有陶衣;器类以圜底器为主,还有三足和圈足器,器形以罐、釜为主,还有钵、壶、碗、杯等。石器以有肩石锛和大石铲为主,还有石刀等。玉器有?i和坠子两种。蚌饰为穿孔的长条形串饰{1}。   2.岜旺岩洞葬   岜旺岩洞葬位于武鸣县两江镇英俊村岜旺屯东约20米的岜旺山山脚,不远处是连绵的大明山,周围为宽阔的田地,2000年发现并清理。墓葬所在的洞室略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200平方米,洞口用一块大石封堵,高出地面约6米。洞内大部分随葬品和人骨被厚约40厘米的泥土所覆盖,没有发现墓坑和葬具,人骨残缺不全且散布于洞内各处,葬式不清,经鉴定,人骨约有8个个体,4男4女,年龄以中老年居多。随葬品包括25件陶器及若干陶片和8件玉石器,部分陶器因地下水的作用而移离原位靠洞壁散布。陶器以夹细砂为主,有少量泥质陶;陶色以红褐为主,灰褐陶次之;纹饰以交错细绳纹为主,部分在绳纹上再施多线刻划纹,少量彩绘宽带纹。器类流行圜底器和三足器,不见圈足器,器形主要有釜、杯、?,有的釜在圜底下附有三个乳足。玉石器有双肩石锛和玉?i、坠子等{2}。   3.岜马山岩洞葬   岜马山岩洞葬位于武鸣县陆斡镇覃内村旁的岜马山山脚,周围是石灰岩峰丛地形,1986年发现并清理。墓葬所在的岩洞由内外洞室组成,之间有一狭窄的通道相连,通道口用大石块封堵,内洞室面积约7平方米。尸骨和随葬品摆放在内洞室的五个壁洞中,壁洞内有10~20厘米厚的积土,未见葬具和墓坑,尸骨数目不清,葬式不明。随葬品包括17件陶器、9件石器和1件玉器,另外,还发现有58颗经加工的石子。陶器均为夹砂陶,表面陶色不均匀,以灰红色为主,部分有轮制痕迹,器表打磨光滑,部分器物有烟熏痕迹,多素面,纹饰有同心圆弦纹和云纹,器类有圜底器和圈足器,不见三足器,器形以壶为主,还有釜、杯、纺轮等。石器长条梯形锛为主,还有戈、刻刀,玉器仅见镯一种{3}。   4.敢猪岩洞葬   敢猪岩洞葬位于武鸣县马头镇那堤村东约1千米的敢猪山近山顶处,周围是典型的峰丛洼地。1974年发现,2006年清理。墓葬所在的岩洞高出山脚约60米。洞口东南向,小而隐蔽,不易发现。尸骨和随葬品摆放在一个平面大致呈“凸”字形的洞室,面积约30平方米。在洞室中部的黄色粘土层中有8处人骨和随葬品比较集中的地方,没有发现挖墓坑的现象,也没有发现葬具,推测安置死者的方式为平地摆放,葬式可能为屈肢葬,葬法为一次葬,尸骨有用火焚烧的迹象。所采集的人骨经鉴定有16个个体,其中男性6个,女性7个,未成年3个,推测是一处家族(或家庭)墓地。随葬品包括17件陶器(另有1000余片陶片),21件石器,1797件玉器(片),1件青铜戈,4件骨器,另外还有2件海贝,6件贝壳,597颗小石子。陶器均为夹砂陶;陶色有红、红褐、灰黄、橙黄、灰、黑等几种,以红褐、橙黄和黑色为主,但器表颜色多不均匀,一件器物上常有多种颜色并存;器表多素面,约占95%以上,少量饰细绳纹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