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学问和智慧课件 苏教版.pptVIP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学问和智慧课件 苏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学问和智慧课件 苏教版

* 议论文 学问和智慧 11 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德】海塞 今天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学问和智慧》。 3. 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1. 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 (难点) (重点)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绍 兴柯桥镇江头人,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其代表 作有:《新人生观》《逝者如斯集》《新民族观》 《文化教育与青年》等。 作者是五四运动时的学生领袖,后来从事学 术研究,成为著名学者、教育家,先后做过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颇多建树。他研究中国的教育,发现了其中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本文针对把“学问”与“智慧”混为一谈的错误认识,阐释了“学问”与“智慧”的不同内涵及相互关系,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重视能力培养。 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 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 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议论文的分类 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 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方式:①提出论点②证明论点③总结论点。 我国古人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用于书写的竹片叫做“简”,又称“策”;用于书写的木片,叫做“札”,又称“牍”。“五车”语出《庄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 “五车”的典故 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用“读五车”来表示要多读书。“五车”的典故,反映了在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典故。 魔法记忆之记少余多法: “蚌”只在地名蚌埠中读(bèng),其余情况下读(bàng)。 一 读一读字音 陶冶??? 寸积铢累?? 矻矻穷年 探骊得珠 蚌埠 yě zhū kū lí bèng bàng 河蚌 二 写一写字形 高zhān远瞩 ( ) shàn( )养 屋yán ( ) 慷kǎi( )激昂 gài( )括 灌gài( ) 赡 檐 慨 概 溉 瞻 三 记一记词义 1.寸积铢累: 铢,古代重量单位,24铢为一两;累,积累。形容点点滴 滴地积累。例句:甲骨文的发现,与其说是王懿荣冥冥之 中的运气,不如说是他一生寸积铢累的个人修为使然。 2.食古不化: 读书人一味学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 例句:互联网时代,手机企业墨守成规、食古不化,即使 像诺基亚一样的巨头,也难免会遭到惨败。 3.无关宏旨 : 不涉及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例句:如果 说PS照片是民间的一种游戏,无伤大雅,也无关宏 旨,但PS照现于官场上,则非同小可。 4.探骊得珠: 骊,黑龙。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例句: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 于一室,整篇戏剧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 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5.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贯通,全部透彻了解。参合多方面的知识 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辨析: 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举一反三”强调由此及彼的类推,如:习近平指示, 要认真吸取输油管爆燃教训,注重举一反三,落实安全 生产。“融会贯通”强调对知识的融合,从而得到全面 的透彻的理解,如:大多数文科高考状元都强调学文科 重在融会贯通。 6.鞭辟入里: 眼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深中要害。例句:鲁迅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 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总结性的批判。 7.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 样,一晃就消逝。例句: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 所获得的思想只是浮光掠影。 导思1.联系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什么叫“学问”与“智慧”? 导思2:“学问”与“智慧”有何联系?作者是如何论证两者的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