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缩景观文化美学价值初探
微缩景观文化美学价值初探
摘要:微缩景观艺术在我国造园活动中历史久远,形成的门派风格众多,现代微缩景观设计能否将其蕴含的中国传统元素发展应用,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即从微缩景观艺术的意象、微缩景观艺术的美术思想和微缩景观设计的继承与创新等几个方面去探讨微缩景观艺术的美学价值及其应用。
关键词: 微缩景观文化;隐逸思想;古典园林;继承与创新
中国的微缩景观文化深受传统哲学和绘画的影响,甚至有“绘画乃造园之母”的理论,最具参考性的是明清两代的江南私家园林。从审美的角度去看,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中国传统的微缩景观文化由于受到文人绘画的直接影响,更重诗画情趣,意境创造,贵于含蓄蕴藉,其审美多倾向于清新高雅的格调。景观往往依附自然风光,亭台参差、廊房婉转作为陪衬,注重文化积淀,讲究气质与韵味,强调点面的精巧,追求诗情画意和清幽平淡质朴自然的园林景观,有浓郁的古典水墨山水画意境,是我们现代景观设计活的教科书。
1 微缩景观艺术的意象
微缩景观艺术是以山、石、水、土为主要材料,把无生命的物质变成与人类欣赏心理、美学以及科学相联系的人文艺术品。这些微型的山恋石峰,泉瀑溪地,同时也是构成我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实体。梁代萧子显曾在《南齐书》载有“永明六年,赤城山云雾开朗,见石桥瀑布,从来所罕见也……”可以看出,那时就已有制作假山和模仿山林景色之举。具体而言,微缩景观有树木微缩景观和山水微缩景观两类型;古典造园活动起于先民的“昆仑神山”和“蓬莱仙岛”的道家文化意象。中国文人在生活中无法实现个人抱负,于是寄情山水,隐逸于市井。将山川之形浓缩于庭院之中,以景怡情,以泉洗心。元末回族诗人丁鹤年曾有《为平江锦上人赋些子景》的诗句:“咫尺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搬波盈掬,势压岭炯石一拳。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借助这些人为意象体验方式去体验生命的真谛,舒发心中郁气。反映了道家文化的隐逸思想的情节结。隐居生活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个普遍现象。随着微缩景观艺术的不断创新和微缩景观材料的日益丰富,“我国微缩景观自古以来形成的流派众多。扬派、苏派、徽派、川派、岭南派、海派、浙派、门类之繁,让人叹为观止。就艺术风格而言,扬派严整壮观;苏派清秀古雅;川派虬曲多姿;徽派古朴奇特;岭南派苍劲自然;海派明快流畅;浙派刚柔相济;通派庄严雄伟,各具特色。”[1]微缩景观体态微小,玲珑精巧,具旷野古木之态,呈名山大川之景,庭院之内,斗室之中,案架之上均可陈设。微缩景观因地置景,大可充盈庭院,景置院中,院在景里。小能放置案头,装点居室,景在壶中。由此可见,微缩景观的意象实为“壶中天地”,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移植于庭院之内,斗室之中,案架之上,隐逸畅神,怡情养心。
2微缩景观艺术蕴含美学价值
微缩景观不仅是古代文人隐士的至爱,也是现代人钟情的对象,是因为它缩小了广阔的世界,压缩人们从梦想到现实的距离,把自然变成人工把玩的物品,它通过压缩尺寸来改变理想世界的尺度,复制出世界的本质。取奇石堆置突出“奇、丑、险、怪”。 形成“缩龙成尺,以小见大”的艺术魅力,通过审美化的自然与人造空间,创造别样的新奇与宁静。人类从宇宙自然中找寻人性的“自然”,出离社会世界而皈依自然世界,远离尘嚣,返归自我。在这个意义上,微缩景观建构的是另一世界,一个没有矛盾,没有争斗,没有拘束的自由自在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祛烦、静性、养神、活气还可以获得审美的享受。孔子所谓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庄子所谓的“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董仲舒所谓的“故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李渔对山水与人性的关系阐释,也可以作为园林所蕴涵的精神功能的一个佐证。他说:“故知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按照李渔的意思,人心是山水的镜像,山水是天地的镜像。山水既是人的人格的象征,又是孕育人的最佳空间。所以,园林和自然一样,可以使人从自然中获取灵气,实现人格的自我超越。古人的这种“隐逸畅神”的审美思想在我国历史悠久的微缩景观艺术中,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烙印。因此,微缩景观的立意和布局造型无不受到诗、画、释、道的影响和启迪,许多现代优秀的微缩景观作品不仅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深深的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3 微缩景观设计的继承与创新
微缩景观的“山水美”是一种审美价值。是人与自然之间审美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本质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表证。微缩景观和诗、画、园林艺术一样,都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只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又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