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做大做强优质大蒜品牌途径和措施.docVIP

徽县做大做强优质大蒜品牌途径和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徽县做大做强优质大蒜品牌途径和措施

徽县做大做强优质大蒜品牌途径和措施   [摘 要]作者根据徽县大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徽县做大做强优质大蒜品牌的具体措施与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蒜 品牌 做大做强 途径 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36-01   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东邻秦岭,南通巴蜀,西北紧靠陇原。境内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745.8?L,年日照时数1726.4小时,有效积温3917.5℃,无霜期180―220d,日照率为40%。全县辖15个乡镇,213个村,4.35万农户,18.3万农业人口,现有耕地39.6万亩,其中:川平地3.2万亩,占8.1%。由于地理位置处在由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地带,加上南北秦岭相互对侍,形成天然屏障,使得徽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典型的盆地气候,发展大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   一、徽县大蒜生产现状   大蒜是徽县特色蔬菜产业中的拳头产品,也是甘肃省著名的土特产,种植历史悠久绵长,上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徽县生产的紫皮大蒜瓣大、郁香、辛辣、肉质细嫩,2005年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生产的蒜苗脆嫩、无辛味,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2007年徽县紫皮大蒜注册了“紫衣”商标。2014年徽县紫皮大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徽县“三蒜”产品上市期紧随陕西关中与陕南“三蒜”产品之后,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春季蔬菜市场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1、 大蒜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成了以泥阳、伏镇为主要产区的大蒜生产基地。2014年全县种植大蒜4.64万亩,其中采苔采头大蒜3.14万亩,采苗蒜大蒜1.5万亩,年可产出蒜苔470万公斤,大蒜3250万公斤,蒜苗5250万公斤,产值1.31亿元,农民种植大蒜平均亩产值在5000元左右。   2、泥阳紫皮大蒜成为徽县大蒜主栽品种。徽县蒜苗、蒜苔肉质细嫩、口味纯正、产高质优;蒜头个大、色正、粒饱,尤其是泥阳紫皮大蒜,形状玲珑、鳞瓣饱满、瓣皮乌紫、肉质脆嫩、汁液粘重、芳香浓烈、辛辣适口、营养丰富,可供食用和调味,亦可入药。经甘肃省质量检验所测定:徽县泥阳紫皮大蒜蒜头中含大蒜素1.58%,芳香挥发油0.2%,含硒0.256微克/克,锗73.4毫克/100克,以及Ga、P、Fe等十多种矿质元素,含有Vb、Vc等多种微生素,含活性脱毒酶、配糖体、硫化丙烯辣味素等多种有机物质。由于泥阳紫皮大蒜营养含量高,深受消费者亲睐,销售量大,已成为徽县大蒜主栽品种。   3、大蒜销售市场广阔、从业人员数量多。徽县大蒜产品除满足本县市场需求外,主要销往兰州、西宁、宁夏、陕西等外地市场,外销量占全县大蒜产量的80%以上。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了4个大蒜种植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大蒜营销企业,从事大蒜产品经营的人员达到430人。   4、丘陵梯田地、山腰地成为徽县大蒜的主要生产区域。由于徽县浅山丘陵区耕地面积大、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徽县农民种植大蒜的地块已从川平地向丘陵梯田地和山腰地延伸。目前,丘陵梯田地、山腰地大蒜种植面积占大蒜种植面积的80%以上。   5、粮菜间作套种是徽县大蒜的主要生产模式。目前,徽县大蒜生产的主要以大蒜―玉米,大蒜―玉米―大白菜(甘蓝、萝卜、娃娃菜、菜花),大蒜―甘蓝为主要模式,示范面积达到4万亩。通过示范推广蒜粮、蒜菜、蒜药间作立体栽培模式,提高了大蒜生产效益,有效解决了粮经争地的矛盾。   二、大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蒜重茬面积大,病虫发生危害较重。徽县大蒜种植主要集中在伏镇、泥阳、栗川等乡镇的川平地,由于川平地面积小,轮作倒茬困难,重茬面积大,导致土传性病害发生严重。   2、品种更新换代步伐较慢,种性退化问题较为突出。徽县大蒜品种栽培时间长,其品质、抗病性等特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   3、储存流通加工能力差,产业链条短。徽县无大蒜贮藏、保鲜设备和加工企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   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徽县大蒜生产主要以家庭分散经营方式为主,农民种植大蒜具有盲目性,容易造成大蒜产品滞销。   5、名优品牌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徽县大蒜虽然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并注册了商标,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但销售中因包装和加工粗放,品牌效应未能发挥。   三、做大做强徽县优质大蒜品牌的途径与措施   1、加快大蒜生产新区开发,稳步扩大基地规模。徽县除南北二山外,中部城关等7个乡镇,约有10万亩的耕地适宜种植大蒜。因此,要在巩固现有泥阳、伏镇主产区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大蒜生产,力争全县建成10万亩的大蒜生产基地,产量达到2亿公斤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