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学视域中曹丕文气说探析
心理学视域中曹丕文气说探析
摘 要:“文气说”是曹丕文艺思想的核心,是对古代“气”论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从作家的情感、独特精神气质的外化和刚健遒劲的风力气骨三个方面对“文气说”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其心理美学意义。
关键词:曹丕 文气 情感 个性气质 风骨
魏文帝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评论专著,它主要涉及文学的价值和批评态度、作家的个性与作品的文体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典论?论文》中最核心的学说是“文以气为主”,它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此而后,“气”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文气论”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命题。
一、“气”的渊源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是指一种组成宇宙万物的最根本的物质实体,类似古希腊哲学家喜欢用的“原子”这个概念。早期出现的“气”主要指物质和生理方面,后来逐渐向着精神和心理方向发展。
较早把“气”作为说明天地万物赖以化生的元素的,当推《周易》。《周易?系辞上》提出:“精气为物,幽魂为变。”唐孔颖达疏曰:“为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化。”将“气”分为阴阳两类,二者的结合成为了万物的起源。战国时代的宋尹文学派也提出:“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气,是故名‘气’。”[1]他们都把“气”看作天地万物的起源和本源。
天地万物是由自然之“气”构成的,人也就充满自然之“气”,由“气”所形成。《管子?心术下》云:“气者,身之充也。”又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则以其气。”(《枢言》)把气看作人的生命活动的根源和生命的标志。《孟子?公孙丑上》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他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者”。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是由儒家的仁义道德所决定的一种精神气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引郑子产云“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杜预注云“六气谓阴、阳、风、雨、晦、明。”认为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来源于自然界的“六气”。汉代的王充在《论衡?论死篇》中也提出:“精神本以血气为主,血气常附形体”。“元气说”到了王充时,不再是笼统地用来说明人的生理和心理现象,而是注重从人的禀受状况来说明人的贤愚、善恶、贫贱和富贵等。
总之,“气”在先秦被看作万事万物的本源,而后与人的生理特征及精神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到两汉时期又与人的禀赋相配合,这些都是“文气”说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
二、“文以气为主”的美学内涵
《典论?论文》是这样论述“文气”的: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致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2]
曹丕认为文章当以“气”为主。这种“气”体现在每个作家身上,又因人而异。好比吹奏音乐,乐器构造虽同,由于吹奏人用气不齐,巧拙有分,所以音调也各不相同,这种先天素质就是父亲也不能移给儿子,哥哥也不能传给弟弟。曹丕所说的“气”,是指人的精神气质。但他不同于孟子把“气”与“仁义”道德的修养联系在一起,也不同于王充的元气论,而是指人们的身体在禀受了自然之“气”后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首先,情感是气的重要内容。汉赵歧说:“气所以充满形体为喜怒也。”(《孟子?公孙丑章》注)《逸周书》说:“民有五气,喜、怒、欲、惧、忧。”(《官人解》)前者认为,气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和根源,后者则直截了当地把情感叫作气。在曹丕的时代,许多著作中的“气”,都指情感的激荡。王粲在《登楼赋》中写他登上当阳城楼,感悟怀旧,心情凄怆,涕泪横流,以至“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这个在胸臆中的交愤之气,既指因情绪激动而引起的呼吸急促,也指凄伤不平之情。曹植《送应氏》二首之一,写他看到洛阳一片荒凉景象之后说:“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此气,也指感情的激荡。又如“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曹丕《大墙上蒿行》),“胆气正纵横”(曹丕《至广陵于马上作》)等,这些气都指强烈的感情勃发。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作家之气,是与感情密不可分的。曹丕说:“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与吴质书》)所谓“逸气”,即骏逸超俗之气,就性质而言,与柔浊之气迥异,属清刚一类;就内容而言,指与世俗不苟同的情致与抱负。刘桢心情孤傲倔强,后人谓他“卓越偏人”(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倔强输作”(《颜氏家训》),由于不肯俯身低首地趋奉权贵而获得“不敬”之罪,几乎丢了性命(参见《后汉书?王粲传》)。他的诗歌,洋溢着愤世嫉俗之情和洁身自好、坚贞不屈之志。如《赠从弟》第二首,以“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的“山上松”自况,表现了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锅炉本体检修工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试题.docx VIP
-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VIP
- [中国青铜器]01.第一章 概论.pdf VIP
- 德国探亲签邀请函中德文对照.docx
- 2024山西太原市古交市招聘劳动保障工作站和社区低保工作站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带详解.docx VIP
- 2025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模拟试题汇编.doc VIP
- it审计的组织与实施(培训课件).ppt VIP
- 2025社区两保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VIP
-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课堂镜头.doc VIP
-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与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