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糖化血红蛋白与易损斑块的相关研究进展
【摘要】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糖尿病患者测定前2~3个月血糖水平,常用于监测血糖的控制情况,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与易损斑块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热点。本文就HbA1c水平与易损斑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HbA1c; 易损斑块; 心脑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6-0160-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6.083
HbA1c是由Hbβ链N-末端缬氨酸的氨基与葡萄糖的羰基缩合形成的Shift-S碱,并通过转位、重排形成稳定的酮胺,由于其合成过程缓慢且不可逆,不受血糖浓度暂时波动的影响,可反映测定前2~3个月内血糖控制水平,常被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监测[1]。研究表明,无论是否伴有糖尿病,HbA1c水平均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当HbA1c7%时,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明显增加[2]。
斑块易损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斑块出现破裂、糜烂、出血,继发血小板聚集及急性血栓形成[3-4]。研究证明,易损斑块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乃至死亡率明显增加的病理学基础[3,5]。因此,在临床中早期鉴别斑块性质,对减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1 易损斑块的主要形态学特点及组织学诊断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由脂质、坏死细胞混合形成的粥样核心及纤维帽构成。纤维帽由增生的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构成,其厚度、强度及胶原组织含量对于防止斑块破裂至关重要。纤维冒薄弱、血管平滑肌细胞减少,而脂质坏死核心体积明显增大,是易损斑块的主要形态学特点。
易损斑块的形成涉及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慢性炎症多个病理过程[6]。研究证明,炎症不仅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占重要地位,而且参与易损斑块的形成[7-9]。2003年Naghavi等[5]提出易损斑块的主要组织学诊断标准:(1)斑块内炎症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2)血清炎症标志物(CRP、MMP、TNF、IL等)水平。
2 HbA1c在易损斑块中的机制
欧洲EURODIAB前瞻性研究证实,HbA1c与CRP、IL-6、TNF等炎症标志物存在强烈一致性。而在Khan等[4]的研究中发现,HbA1c水平与TG、LDL-C、HDL-C呈正性相关。
除此之外,HbA1c通过促进粘附因子、趋化因子基因表达上升,增加血液黏度,促进血小板聚集;刺激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分泌促炎细胞因子,促使斑块破裂;加强基质金属蛋白酶分解胶原,削弱动脉粥样斑块和纤维帽之间的作用力,导致易损斑块的形成[4,10-11]。增加内皮素释放,减少一氧化氮及前列环素释放,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减弱,血小板与受体的结合能力增强,进而诱发血栓形成[12]。
3 HbA1c与易损斑块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是从婴儿期开始缓慢发展的过程,2014年国内最新研究证明,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HbA1c即可促进斑块的形成[13]。一项荟萃分析显示,HbA1c除可预测其糖尿病的发生可能,还可用于预测急性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风险[14]。
在国外,2005年GAMI研究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HbA1c、FBG水平均明显增高,但是认为HbA1c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优于FBG者[15]。探讨HbA1c水平与斑块的体积、脂质坏死核心关系时,纳入114名非糖尿病患者,14例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HbA1c6.0%时,HbA1c每升高1%,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增加8%[19]。
在国内,邹洪兴[20]认为HbA1c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应检测HbA1c水平,有助于全面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初步判断并发症及预后。张广东等[21]以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试验组,60例未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发现试验组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裘丽红等[22]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相关因素分析中,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142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HbA1c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付金凤等[23]研究也认为HbA1c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可能具有相关性。
4 HbA1c削弱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的作用
体内实验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够减少巨噬细胞的生长并降低MMPs的活性,抑制HM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