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特征与价值.docVIP

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特征与价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特征与价值

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特征与价值   摘要:从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的历史沿革人手,分析、阐释了它的表演结构和文化意义,探析了叶村叠罗汉的原生态性、历史传承性、地域性、民间自发性、节日依附性和集体协作性等特征,认为该项目具有健身美体、健心娱乐、艺术审美、旅游开发等价值和教化功能。   关键词:民俗体育;叶村叠罗汉;表演结构;文化意义;特征;价值   中图分类号:G81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2-0041-04      叠罗汉是古徽州(现黄山市)歙县三阳乡叶村一项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是集古代杂技、体育于一身,源于宗教文化的民间艺术。它起源于明代,一直流传至今,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已有500多年历史。每逢闰年的元宵节,叶村的老百姓都要进行一次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叠罗汉成为徽州山乡的一大景观。它的表演形式类似于杂技,通过伏、卧、倒、立、拉、撑、支等不同的动作和姿势叠成多种人体造型,共有66种,以匡扶正义、驱邪纳福为文化内涵,以堆叠为表演特征,体现以团结互助为荣的可贵精神,将力量与和谐之美融为一体,凝聚了古徽州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和聪明才智,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民俗仪式,是我国至今尚存最完整的独特的民间杂技之一。该项目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已得到初步的挖掘与研究,然而从体育角度看,其表演形式和内涵上更是充分体现了民俗体育的特征,因此从民俗体育的角度进行研究,能够使该项目得到更好的挖掘与传承,使之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世代相传。      1 叶村叠罗汉的起源与发展      歙县叶村叠罗汉历史悠久,其形成和来历,传说不一,目前最被认可的说法是:相传明末年间有个叫惠安的游方和尚,来叶村村郊和尚寺挂单,极爱其寺环境清幽。适逢乡试,忽想起出家前屡考不中、受人讥笑的往事,心有不甘,遂游戏风尘,以原先俗名去南京应考,居然中了举人头名――解元。朝廷欲封他为官,他却上本自承“欺君之罪”及报考的种种苦衷,请恩准他仍回叶村寺为僧。皇帝念其诚实,不但没治其罪,反而御赐亲笔题写的“解元寺”匾一块。惠安和尚回叶村后,解元寺名声大振,乡人纷纷把子弟送入寺内,日习文夜习武,僧俗之间结下许多善缘,解元寺香火也因此而旺盛。某年,有强盗劫村,惠安带领僧、俗子弟奋起御寇。乡人避人寺中,强盗攻寺,惠安与众子弟搭人梯帮助乡人翻墙脱险,结果寺被焚,惠安等罹难…。为祭祀惠安法师及众僧英魂在天安息,万古流芳,保佑叶村百姓平安吉祥,这里的人们决定每逢闰年的元宵节,以叠罗汉的民间杂技演出形式表示纪念,从而代代相传,形成了奇特的叠罗汉民俗。尽管是传说,但可以看出叶村人叠罗汉是出于驱邪纳福,祈佑平安的美好愿望。   据古人传下来的《罗汉谱》记载,“叠罗汉”共有66套,即66种造型,取“六六大顺”之意。这一歙县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在叶村流传数百年未曾间断,在文革中却成了“四旧”,被挨批禁演。1978年,县文化部门组织文艺工作者到叶村全面挖掘该传统艺术,才使之重见天日,得以复活。《罗汉谱》清代老谱只二十多种架式,清末经洪玉书老人(1872年生)增编扩至五十三种架式,在其代表性传承人、现年64岁的洪允文主持期间,将66套全部整理出来,而现在的罗汉负责人、41岁的洪声琦等人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目前能表演的已有70套,“八柱牌楼”、“解元寺庙”、“五凤楼”、“童子朝普陀”等等,都是创新的程式套路,今后他们还将继续挖掘创新,以使该传统民俗能世代相传,日益兴旺。   叠罗汉民俗活动的出名是近年来的事。作为徽州传统民间艺术,叶村叠罗汉表演队伍从20世纪80年代起多次参加了省、市民俗表演,受到国内外文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堪称一绝。1995年在“中国民俗风情游黄山市首游式”上大展风采,《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现场摄影报道,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安徽卷》,并在台湾《民俗曲艺》杂志上发表,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第七套《金土地》栏目播出而蜚声中外。1999年中央电视台还专门拍摄了《叠罗汉》专题片。为有效地保护和弘扬这一绝技,2004年经县文化局同意,这里组建成立了“歙县叶村叠罗汉艺术团”,进行叠罗汉艺术研究、资料搜集及表演等。2007年该节目参加了“皖浙赣闽四省四市第四届民间艺术节”,获得金奖。目前“叶村叠罗汉”作为全国独有的特色体育民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叶村也成为黄山市唯一的“全国民俗文化村”。      2 叶村叠罗汉的表演结构及文化意义      2.1叶村叠罗汉的表演结构   2.1.1“罗汉”扮演者的产生叶村叠罗汉分大小年,大年太叠,小年小叠,(大年即闰年,活动时间长,所有套路要演完,旅居在外的族人要尽可能赶回村参加活动。非闰年即小年,表演套路可略减,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