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弯曲正应力 求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EIz 称为截面的抗弯刚度 M 横截面上的弯矩。 该式为等直梁 纯弯曲 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y 求应力点的 y 坐标 。 式中 : 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Iz 4,讨论 (1)应用公式时,一般将 M ,y 以绝对值代入。根据梁变形 的实际情况直接判断 ? 的正,负号。 以中性轴为界? 梁变形后凹入边的应力为压应力( ? 为负号) 梁变形后凸出边的应力为拉应力( ? 为正号) M M y y C Z C Z 中性轴 中性轴 (2)横截面 中性轴上 各点的正应力最小。且 ?min = 0 (3)最大正应力发生在横截面上离中性轴最远的点处 ? 中性轴为对称轴 Z y C M ?tmax ?Cmax 压 拉 Z y C M ?tmax ?Cmax 压 拉 用 ymax 表示最大 拉(压)应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 Z y C M ?tmax ?Cmax 压 拉 WZ 称为抗弯截面模量。 中性轴是对称轴 的梁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y z h b 矩形截面的抗弯截面系数 圆形截面的抗弯截面系数 d y z * 内容提要 §9—2 弯曲正应力 当梁上有横向外力作用时,一般情况下,梁的横截面上既又弯矩 M , 又有剪力 FS 。 m m FS M y z y z dA dA dA FS M ?dA ?dA ?dA 只有与正应力有关的法向内力元素 dFN = ? dA 才能合成弯矩 只有与切应力有关的切向内力元素 dFS = ? dA 才能合成剪力 所以,在梁的横截面上一般既有 正应力,又有 切应力 一,纯弯曲梁 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P P a a C D + + P P + Pa RB RA P P a a C D + + P P + Pa 若梁在某段内各横截面上的 弯矩为常量 ,剪力为零, 则该段梁的弯曲就称为 纯弯曲。 推导公式时,要综合考虑 几何 ,物理 和 静力学 三方面 。 取 一 纯弯曲 梁来研究 。 推导 纯弯曲 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1,几何方面 以及横向线相垂直的一系列的纵向线 (如 aa ,bb 等) 。 a a b b 梁在加力前先在其侧面上画上一系列的横向线(如 mm ,nn 等) m m n n (1)变形前相互平行的纵向直线(aa ,bb 等),变形后均为 圆弧线(a’a’ ,b’b’等 ),且靠上部的缩短靠下部的伸长。 梁变形后观察到的现象 m m n n a a b b m m a’ a’ b b m m n n a a b b m m a’ a’ b b (2)变形前垂直于纵向直线的横向线( mm , nn 等)变形后仍 为直线( m’m’ , n’n’ 等) ,但相对转了一个角度,且与 弯曲后的纵向线垂直。 m’ m’ n’ n’ 平面假设 :梁在受力弯曲后,原来的横截面仍 为平面,它绕着该横截面上的 某一轴 旋转了一 个角度,且仍垂直于梁弯曲后的轴线 。 d? 由平面假设可知,在梁弯曲时, 这两个横截面将相对地旋转一个 角度 d? 。 用两个横截面从梁中假想地截取 长为 dx 的一段 。 (3)公式推导 d? O1 O2 dx 横截面的转动将使梁的凹边的纵向线段缩短,凸边的纵向线段伸长。由于变形的连续性,中间必有一层纵向线段 O1O2 无长度改变。此层称为 中性层 。 O1O2 的长度为 dx 。 d? O1 O2 dx 中性轴与横截面的 对称轴成正交 。 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 为 中性轴 。 d? O1 O2 dx 中性层 中性轴 横截面 横截面的对称轴 d? O1 O2 dx y Z x 将梁的轴线取为 x 轴 。 横截面的对称轴取为 y 轴 。 中性轴取为 z 轴 。 d? O1 O2 dx ? B B1 d? d? y 作 O2B1 与 O1A 平行。 在横截面上取距中性轴为 y 处 的纵向线 AB。 ? 为中性层上的纵向线段 O1O2 变弯后的曲率半径。 O2B1 的长度为 y 。 A y d? O1 O2 dx ? A B y B1 d? d? y dx AB1 为变形前 AB 的长度 B1B 为 AB1 的伸长量 ? AB1 ? 为 A 点的纵向线应变。 d? O1 O2 dx ? A B y B1 d? d? dx y 中性层的曲率为 d? O1 O2 dx ? A B y B1 d? d? dx y dx 因而, 横截面上到中性轴等 远的各点,其线应变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施工企业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pdf VIP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教案.pdf VIP
- 砂石料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14627.pdf VIP
- 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考试题及答案.doc
- 横河flxa21两线制电导率变送器快速启动手册.pdf VIP
- 图集规范-天津图集-12J5-1图集(2012版)平屋面 DBJT29-18-2013.pdf VIP
- 第2课+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体育+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第12课 闭环控制助稳定 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信息科技六年级全一册.pdf VIP
- 生命教育PPT模板.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