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和田地毯起源及其发展
探析和田地毯起源及其发展
和田地毯是我国新疆地毯的典型代表,以和田、喀什、库车以及乌鲁木齐等地生产的地毯通称为和田地毯。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独特的工艺和绚丽的色彩也受到世界各地的喜爱。本文通过对和田地毯的历史发展演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论述了和田地毯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并且分析了和田地毯的发展趋势。
地毯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和编织技艺的地毯,而新疆的织毯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地毯的发源地。和田地毯即是今天的新疆地毯,这种地毯经纬细密,质地柔软,结实耐用,它以西域特有的花卉和艳丽的色彩为主,并且具有浓郁的波斯风格。中国的和田地毯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图案之精美、做工之精细,在中国甚至是在世界工艺史上都具有着特有的艺术价值和显著地位。
和田地毯的起源与传说
从古至今,新疆和田地区便是新疆地毯的编织的中心,而和田地毯的发源地同时也是重要产地是洛浦。和田地毯主要可以分为丝毯、栽毛毯以及金银线编织加栽绒。而说起和田地毯的起源,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可考证,但从考古发现的残片和汉文古籍中的间接记载以及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中得以分析研究,早在2000多年前便有了和田地毯的生产,起源于原始社会游牧民的部落,和田地毯的萌芽开始出现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早期。
1.考古资料
使用地毯在新疆地区很常见,据东汉文献记载西域人织出与地毯组织相似的毛织毯,这类织物称为褐,厨,毛席、氍毹、毛褥等。从考古资料来看,(1)1959年在和田民丰县以北的尼雅遗址发现了东汉合葬墓中的地毯残片,经考证是东汉时期的物品。其中有英国考古学家斯泰因盗取时剩余的地毯残片,斯泰因称其为“堆绒地毯”,这是目前新疆乃至全国出图的最古老的地毯实物之一。同期出土的一些?衣?文中简上已有“地毯”以及“和田地毯”等字样。(2)1980年在尼雅遗址中发现了用地毯裹着的尸体。地毯编织独特,一侧有毛一侧没毛,毛边未剪。此毯的编织质量和技术早于东汉时期的地毯。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对尼雅遗址考察发现了新疆出土的地毯中最大的两个。(3)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栽绒鞍垫是公元1~2世纪的洛浦县山普拉墓地出土,后再营盘基地出土了立狮图案地毯这都说明公元前便有了毯。(4)2005年10月,和田地区的尼雅古城出土了一件土花毡残片,据考证这件残片比上世纪出土的和田地毯历史更遥远,这也让我们知道和田的土花毡则是和田地毯最初始的阶段。
2.民间传说
和田地毯的民间传说对于地毯的历史发展有一定价值。在和田地区流传最为广泛的传说是在遥远的古代,新疆南部昆仑山下织毯始祖那克西万等人不畏强暴勇于斗争,故事叙述那克西万如何创造地毯并反复试验织毯最终取得成功的过程,人们为了纪念那克西万的历史功绩,称他为“地毯之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和田地毯如何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和田地毯的种类在古代就已经种类繁多,从用途来分有拜毯、壁毯、炕毯、地毯以椅凳垫和鞍垫。图案分类有石榴花、蜡花式、波斯式、波浪式、洋花式、五枝花式、散点排列式和博古式。纹样主要色彩有葱绿、蛋青、深红、蓝、黑等。
和田地毯的古代历史发展
西北地区是中国地毯的摇篮,其优良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毛皮资源,使新疆地区的毛织物不断发展。在远古时期,生活在新疆和田等西北高原牧区的原始游牧部落,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利用丰富的羊毛资源,手工捻线创造性的编织出各种羊毛织物,这些织品就成为和田地毯的最早雏形。文献记载西域在殷商时代就生产地毯并且每年向商王进贡。《拾遗记》说,周灵王二十三年时,灵王曾设“紫罴文褥”,并说此褥是西域所献。汉代是我国毛织物发展的重要时期,新疆民丰汉墓出的“人兽葡萄纹?Y”残片,双面平织显出当时新疆地区较成熟的毛织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东汉永平十五年班超出使西域,战斗30年击败匈奴,确保了丝绸之路畅通,中原人对和田地毯的喜爱,使大量商人集于和田,织造地毯在和田兴盛起来,这里的民谣传唱到:“天上有多少云彩、于闻就有多少花毯。”据记载西汉的长安未央宫曾以和田月式毯铺地。西汉后,大量于闻地毯运往内地,其织造技术向中原地区传播。店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繁盛时期,在龟兹、于闻、疏勒、碎叶设置了“安西四镇”,驻兵防守,丝绸之路畅通无阻。这时期输往中原的于闻地毯不再昂贵,因中原地毯织造逐渐成熟,还专门设有“毡坊使、毯坊使”以管理制毡和织毯业。随着古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国际贸易的兴盛,促使和田地毯进入国际市场,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和田地毯开始向欧洲出口。宋代的高型家具开始逐渐普及于民间也使得地毯的功能趋于多样化。宋代之后制作和田毯多用棉经、毛纬和棉经、棉纬为主,所以和田毯的背有软也有坚挺的。明清时期,据清《新疆图志》记载,和田地毯“岁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