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国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文学叙事
摘 要:宗教改革对15-17世纪的英国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选取兰格伦的《耕者皮尔斯》、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莫尔的《乌托邦》和斯宾塞的《仙后》等四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宗教改革与英国文学发展两者之间的关联,揭示英国当时的作家通过宣扬人文主义,有力打击了罗马教廷在英国乃至欧洲各国的影响力,同时展现出不列颠民族的觉醒意识和斗争勇气。
关键词:宗教改革 英国文学 人文主义 反天主教叙事
一、引言
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有三件大事影响了不列颠民族乃至整个欧罗巴民族的发展进程,它们分别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三大历史事件互有关联、互为表里,而欧洲宗教改革为其中承上启下的枢纽。宗教改革起源于德国进而遍及整个欧洲,英国亦不例外。其改革始于1529年,由中央政府推?樱?自上而下地展开,以在1534年国会通过著名的“至尊法案”为标志,国王亨利八世在改革中亦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英国宗教改革在不列颠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其弘扬人文主义,改变人民思想,并唤醒了整个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民族性。基督宗教是西方文明的结晶,并渗透进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尤其与西方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以英国宗教改革时期的数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宗教改革与英国文学发展两者之间的关联,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认识宗教改革对15-17世纪英国的影响,有利于系统认识作品之间的联系和作者的立场,也有利于阐释英国文学作品对宗教改革的诠释和隐喻性的作用。
二、兰格伦《耕者皮尔斯》中的人文主义文学叙事
纵观整个英国文学史,不列颠文学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流传至今的上古诗歌一类是世俗诗,另一类便是宗教诗,其中颇多掌故都来源于《圣经》。英国大量中世纪文学反映基督教的教义,基本都与人类拯救有关。到了14世纪下半叶,英国文学迎来第一次繁荣,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作家,其中一位是威廉?兰格伦(1330?-1400?),他的代表作《耕者皮尔斯》描绘了一系列似真似幻的梦境,从中让读者看到一幅封建英国的图景。该作品是对英国社会的现实写照,深刻反映了当时宗教与社会的问题和矛盾。
兰格伦生于英国西部的内陆地区,早年在修道院学校中接受宗教教育。身为一位神职人员,他看到当时英国的各个阶层虽然表面上充满欢声笑语,背后却隐藏了各种社会问题和腐败现象,底层百姓因此感到迷茫和痛苦。兰格伦于1362年开始创作著名长诗《耕者皮尔斯》,他在这首诗中写下了他对社会的所思所感,同时对领导阶级和教会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该诗歌旨在反映真实的英国,因此措辞和表述直白坦率,兼具一定的教化意义。
兰格伦将矛头对准了世俗和腐朽的罗马教廷,他笔下的主教和执事不务正业,一心忙于敛财和享受,“这帮好吃懒做的彪形大汉,身披教士黑袍,以区别于普通人,他们充当修士只为生活舒适”。欧洲大陆自1313年始,随处可见罗马教廷的教士向百姓贩卖赎罪券,这一西欧中世纪时的特有现象,本质是罗马教廷掠夺西欧各国人民钱财的手段,“许多神学大师都会打扮自己,由于布道兴盛,金钱滚滚而来”。随着赎罪券逐渐变质为教会搜刮钱财的工具,部分正直的宗教人士及底层百姓开始表达自己的不满,因为“教区牧师与赎罪僧狼狈为奸,私分了本该救济穷人的钱财”,而这种积压的愤怒最终成为德国马丁?路德改革的导火索。
三、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人文主义文学叙事
英国的人文主义运动在14世纪初露曙光,这归功于一位名叫杰弗里?乔叟(1340?-1400)的作家,他被誉为是英国诗歌的创始人和英语语言大师,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乔叟曾经师从于意大利著名作家彼德拉克和薄伽丘,深受意大利人文主义运动的影响,他的诗作也因此呈现出反封建、反教会和追求个性独立、自由和解放的倾向。另一方面,乔叟的资助人贡特约翰有一位名叫约翰?威克利夫的朋友,他组织众多贫穷传教士创建了“罗拉德教派”反对罗马教廷的教义。在此影响下,乔叟自然也就采取了反罗马教廷的政治立场,他的作品强烈地攻击了罗马教廷的腐败,并讽刺了所有的神职人员。
《坎特伯雷故事集》代表乔叟的最终的诗歌成就,创作于1387-1400年间,作品风格和结构上类似薄伽丘的《十日谈》,这标志着欧洲大陆的文艺复兴运动在英国开始萌芽。诗集记录了一群从伦敦到坎特伯雷去朝圣的香客,在旅行途中用讲故事的方式打发时间。一共24个故事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真实且全面地反映了14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同时揭露了封建阶级尤其是教会阶层的腐朽没落。在这一系列的故事中,商人的故事反映出王公贵族的道德恶化,医生的故事反映出法官的无情和上等阶层的冷漠。在卖赎罪券者的故事、自由民的故事和托钵修士的故事中,乔叟将罗马教廷作为抨击对象,活灵活现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