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魂归故里大别山 忠孝两全铸英名.docVIP

许世友魂归故里大别山 忠孝两全铸英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许世友魂归故里大别山 忠孝两全铸英名   这座坟墓安然地躺在绿色山野的怀抱,两棵挺拔的青松默默地矗立两侧,如同忠诚的卫士。四周万籁俱寂,偶尔从远处传来阵阵秋虫的鸣叫,整个墓地在茫茫山野中显得格外冷清、孤独,只有藏青色花岗岩墓碑上七个新魏体金漆大字在阳光照耀下不甘寂寞地反射着熠熠光芒―――“许世友同志之墓”。   神秘而匆忙的葬礼   1985年11月9日清晨6时整,一场鲜为人知的葬礼在这里揭开了序幕。   南京军区范志伦副参谋长站在一个山冈上的墓穴前简单地讲了话,并宣布入殓仪式开始。全场肃立,向死者致哀。这时,十多名身强力壮的士兵和民工在墓穴上方支起一个三脚架,八根粗壮的尼龙绳从顶端垂下来,一口楠木棺材从解放牌卡车上被缓缓吊起,再慢慢移进墓穴。   在这口约有2000斤重的楠木棺材里,逝者身着一套老式军装安卧在褪了色的黄军被上,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两边空隙处放着一瓶茅台酒、将军生前用的奥米茄手表、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一支猎枪和100元人民币。在所有的人绕着墓穴走过后,一位穿着便装的老妇人―――逝者夫人,泪流满面地把手放在逝者的前额上,后面跟着的子女也照样做了。   整个葬礼神秘、简单、匆忙,没有鞭炮声,没有哀乐,不准拍照,不准录像,也不允许一个记者在场。被允许参加入殓仪式的人数严格控制在200人以内,每人胸前挂着一朵小白花。虽然四周有警察和民兵警戒,但在葬礼进行中仍有不计其数的当地村民赶来向死者告别。墓地前摆着七个花圈,送花圈的单位有中共河南省委、中共麻城地委、中共新城县委、中共乘马岗乡党委、许家余村党支部,还有两个花圈是死者的夫人及子女敬献的。   突然,轻轻的抽泣声变成了号哭。棺材盖被盖上了,四位士兵挥着铁锤把半尺长的钉子急急钉下去,施工的士兵匆匆动手埋土,然后盖上钢筋水泥特制的墓丘圆顶……   当金色的阳光照亮整个大地,可以清晰地看清眼前的一切时,葬礼已经结束,人们悄然离去。   此时,这座坟墓安然地躺在绿色山野的怀抱,两棵挺拔的青松默默地矗立两侧,如同忠诚的卫士。四周万籁俱寂,偶尔从远处传来阵阵秋虫的鸣叫,整个墓地在茫茫山野中显得格外冷清、孤独,只有藏青色花岗岩墓碑上七个新魏体金漆大字在阳光照耀下不甘寂寞地反射着熠熠光芒―――“许世友同志之墓”。   令人遗憾的最后篇章   1985年9月30日晚,南京市人民大会堂。国庆前夕,在南京市人民大会堂举办军民联欢晚会是每年的惯例,并没有什么值得注目的奇特之处。然而,稍微细心一点的观众会发现,前排贵宾席上缺席了一位大人物。   在演出过程中,那位其貌不扬、身材不高、衣着普通但却威风凛凛、令人怵然的将军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因为他是这个地区职务最高的、属于中央首长级的领导人,以往的每次演出几乎是为他办的专场,内容也往往是满足于他的需求和爱好。   这位大人物就是许世友将军。此刻,他再也不能欣赏自己所喜爱的民族传统节目了―――那曾经使他心醉神往的鼓点,那曾经使他目不转睛的亮相,那曾经使他大声喝彩的唱腔,那曾经使他热血沸腾的武打……躺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急救室病床上的将军面色灰暗,满脸胡须,头发散乱,两颊深陷,身体发着高烧,眼前一片昏暗。   室内空气像铅块一样沉重。从医护人员的匆匆脚步声和亲人的喃喃细语中,许世友将军被明白地告知:肝部已经被病魔彻底吞噬,生命已是弥留之际,死神正在一步步逼近。曾多次勇猛打退敌人千军万马进攻的将军,此刻却在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病毒细菌的侵占、攻击下彻底败退,痛苦万分。他有时甚至想自杀以提前结束那无法忍受的痛苦。医生给他打了一针强心针后,将军从昏迷中苏醒。他略微动了一下身子,双唇轻轻张合着,似乎在说什么。   亲人们立即围上去,静静地倾听、猜测、议论……   将军终于清醒过来。他张合着双唇,呢呢喃喃,断断续续地表述着自己的忧虑和希望。他说,最担心的是上级领导能否批准自己的最后要求。在这项要求中,他表示不想将躯体火化,而希望组织上允许将自己送回故乡土葬。多么令人失望、令人惋惜的临终嘱咐!这似乎和将军轰轰烈烈、成功成仁、尽忠尽节的一生很难吻合。   难道连最后一息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也随之消失了吗?但人们看到,此刻将军的眼光是热切的,表情是平静的,神志是清醒的。奇怪吗?它能和悼词中的“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指挥员”的提法相谐么?   多么令人遗憾的最后篇章!   毛泽东、邓小平给予的“特许通行证”   1956年4月,北京,中南海怀仁堂,绿肥红瘦,莺歌燕舞。中央工作会议在这里举行。休息期间,正坐在沙发上抽烟的毛泽东主席接过秘书送来的一份厚厚的报告,他微笑着翻看起来,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用浓厚的湖南口音说:“书法不错嘛!”   这是一份用正楷书法写的在全党倡导实行火葬的倡议书。倡议书最后写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