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讨温病学理论在戊肝诊治中应用
探讨温病学理论在戊肝诊治中应用
摘要:戊型病毒性肝炎系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经粪一口途径传播,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中国戊肝流行病学报告提示发病具有上升趋势,且重症戊肝临床常牵绵不愈,中医中药具有独特疗效,本文从温病学理论详细探讨中医中药在该疾病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温病学理论;戊肝;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3-0009-03
戊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E,以下简称戊肝)系由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HAV)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以乏力、皮肤巩膜黄染、恶心、呕吐、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1]。据统计[2]中国2004-2011年戊肝报告发病有上升趋势,2011年最高(报告29202例,报告发病率2.18/10万),报告病例较多的为江苏、浙江、广东、辽宁、湖北等省。发病季节l-5月发病较多,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59岁,男、女性别比为2.97:1;病例构成以农民和离退休人员较多。然中医温病学理论在戊肝诊治中具有独特的疗效,现将阐述如下。1 病因病机
戊型病毒性肝炎当属祖国医学“胁痛”、“黄疸”、“肝积”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由于湿热疫毒之邪内侵,正气不足,伤及肝胆,以致肝失达,胆失疏泄,形成湿热,郁结日久,伤津耗液。中医认为湿热、毒、瘀、正虚是其主要病因病机[3],四者之间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
“湿”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关键致病因素,机体由于外感湿热或内伤饮食劳倦,湿邪困阻脾胃,壅塞肝胆,肝之疏泄失常,损伤肝脾肾三脏,导致气血虚弱,脏腑功能失调,发为本病。戊型病毒性肝炎中的“病毒”实质相当于中医的毒邪,毒邪常具有传染性、暴戾性、凶险性等特点,“毒邪”之来源有两个方面:其一,外感之毒邪,主要为湿热疫毒,如疫毒、瘴气、时毒、疠气及虫毒、水毒、蛊毒等,可表现为湿热蕴结或疫毒炽盛;其二,内生之浊毒,乃肝脏疏泄功能失职,而产生的内毒,如湿毒、火毒、痰毒、瘀毒等,然而这些内毒又可反过来脏的损害。热毒内遏,熬血成瘀,瘀血郁结,蕴热化毒,瘀血与热毒相互搏结,《温热逢源?伏温兼挟气郁痰饮食积瘀血以及胎产经带诸宿病》所言“因病而有蓄血,温热之邪与之纠结,热附血而愈觉缠绵,血得热则愈形凝固”。肝藏血,主疏泄,与血生理上息息相关,病理相互影响,由于湿热疫毒久稽,煎熬津液,阻碍气机,血行不畅,瘀血内停,若再逢内生之浊毒深入营血,则毒热依附于有形之瘀血,形成毒瘀搏结、气血败坏的局面。瘀血是肝失疏泄的病理产物,又作为致病因素,加重肝脏的损害,促使病势加重。《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见正气虚弱、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前提和根据,居于主导地位,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决定了疾病的转归方向。若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同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亦难于产生,机体不仪能将病毒清除,还可产生特异性的保护性抗体;若正弱邪盛,则易导致疾病向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原发性肝癌发展。基于“湿、热、毒、瘀、虚”病因病机,治疗上疾病进展期治宜凉血解毒化瘀,以祛邪为主;恢复期治宜清泄余邪、调理肝脾、滋补肝肾,以扶正为主。2 温病学指导辨证论治
戊肝所表现的多种症状和病情的转化规律,均未能超出温病学卫气营血及其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范围。运用温病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据戊型肝炎多种证侯进行辨证,可分为热蕴结证、疫毒炽盛证、血脉瘀滞证、湿阻脾胃证、肝气犯胃证等证型。2.1 从卫气营血辨证 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辩证纲领,所言:“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与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机变化大抵相似,并提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需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
戊肝初起,可有轻度尿黄,身热不扬、疲乏无力等不适,此时邪在卫表,论治时除解表祛邪外,尚须加入疏肝利胆退黄之品,用药切忌辛温,且不可寒凉太过;当疫毒之邪侵入气分时,多见身热、胁肋胀痛不适、恶心嗳气、食纳不佳,且多兼有气机郁滞,故予清解气分湿热外,还需加入“疏肝理气”之药;疫邪深入营分,陷于心包,此时病位深且病情重,为疫毒侵入日久,湿热郁蒸,伤及营阴,血脉闭阻不畅,临床多表现为肤目黄染,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疫毒之邪内陷血分,伤及心、肝、肾,尤可动血耗血,多见于重型戊肝,患者可出现神昏谵语、出血、大便闭结等危重证候,预后不佳,治疗上需清营凉血、醒神开窍,可用大剂清热凉血解毒配伍泻下通腑之品。2.2从湿辨证无湿不作黄,仲景将其概括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认为黄疸的形成[4],必有湿邪作祟,或困阻脾阳,或壅遏气机,或与热邪互结,日久其湿或从热化,或从寒化,仲景治疗黄疸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