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原始瓷的装饰工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周原始瓷的装饰工艺   原始瓷出现在我国刚迈入文明门槛的夏商之际,流行于整个商周时期。经过新石器时代数千年制陶技术的积累,夏商时期,在原料选择、窑炉技术、烧成温度控制等方面都获得了重大突破,生产出了中国最早的瓷器――原始瓷。从西周开始,原始瓷迎来了发展的高峰。   虽然近年来南方各地商代原始瓷出土的数量和地点不断增加,但在整个陶瓷中的比例仍旧较低。而西周时期的原始瓷出土数量大大增加,出土地点更为广泛,浙江及其周边省的墓葬或遗址都有出土。浙江德清县独仓山、南王山西周初至春秋晚期的土墩墓发掘中,出土随葬器物270余件,绝大多数为原始瓷,原始瓷的比例高达69%,有的墓葬全部摆放原始瓷,墓中以如此多的原始瓷随葬,可见当地对原始瓷业的倚重。浙江义乌平畴西周墓出土的随葬品114件,其中原始瓷占100件。可见,从西周开始,原始瓷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较商时期有了显著的进步,原始瓷已相当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陪葬的主要器物。西周时期随着原始瓷大发展时期的到来,原始瓷装饰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一、西周原始瓷的分期及其装饰工艺特征   根据考古资料研究,对于西周原始瓷演变历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西周早期,第一个发展时期;西周中期,相对低谷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第二个发展时期。   西周早期是原始瓷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相对夏商时期,胎釉特征有了明显变化,普遍可见明亮润泽的釉面,反映出此时釉质量的提高和施釉技术的进步。器形除了豆、罐、盂等日常器物外,开始出现尊、簋等原始瓷礼器。纹饰上打破了前期以素面为主的局面,开始在器物上施以大量的刻划和堆贴纹饰。   西周中期是原始瓷发展相对低潮的时期,西周早期常见的大型礼器此时已基本不见,仅剩豆、碟等少量日常器物,器类单一,器形矮小,装饰单一。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随着周王朝对长江以南地区的统治,中原礼制文化进一步渗透到南方核心文化区域。此时,各区域文化的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南方原始瓷制造风格与器具形态的趋同化,加之此时原始瓷烧造工艺的提升,浙江德清火烧山等地龙窑技术更加先进,大大提高了烧制温度及其品质稳定性,促使原始瓷礼器的造型与装饰工艺获得技术支持,成为原始瓷发展的第二大高峰期。   二、西周原始瓷的装饰纹样   西周时期,原始瓷的装饰采用拍印、刻划、堆贴等方式。拍印是沿袭印纹硬陶的作风,用刻有纹样的陶拍在大型器表印有方格纹、席纹、篮纹、水波纹、云雷纹等纹样。弦纹是在坯胎上轮旋刻划而成,主要修饰在口沿、肩颈,腹部,有的是至上而下通体满布均匀且疏密有致的凹线,整个器物形成流畅且有节奏变化的线条美。有些器物的肩部、盘形器的内底锥刺和戳印篦点纹、圈点纹。附加堆纹采用堆贴的方式,捏塑成小圆饼、S形、U形等形状,然后堆贴在口沿、肩部、?K耳之上。   (一)拍(戳)印、刻划纹饰   拍印技术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坯体装饰技术,是用带有各种纹样的木制、陶制的拍子或卷缠绳索的木棍直接在半干的坯体表面进行均匀地拍打,使坯体坚硬、致密,并在拍打过程中在坯体表面留下印纹。戳印纹是用小木棍、小石块的尖部或指甲戳印出来的圆形、半圆形、新月形、长条形或以点为主的印纹。刻划装饰手法则是在半干或干燥的坯体表面上用石块、陶块的尖部、削尖的竹、木或以竹刷、梳篦等直接在坯体上进行刻划装饰。利用直线或曲线的长短、疏密、横竖交叉等组成纹样。   1.西周早期,伴随着原始瓷第一个发展高峰的到来,特别是礼器的出现,原始瓷装饰纹样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原始瓷普遍见有装饰纹样,几乎不见素面器物,装饰纹样主要有弦纹、篦划纹、叶脉纹、水波纹、方格纹等,同时,仍然可见一部分仿印纹硬陶的席纹纹饰(图1)。   弦纹大量出现,饰于豆、盂、尊等器物的外腹部,一般线条较粗大,与早期的刻划细弦纹差别比较大(图1:1-3、9)。   篦划纹主要见于豆盘的内腹部,多圈盘旋,间以细弦纹,布满整个豆盘内腹,刻划而成(图1:4)。   方格纹数量较少,拍印或刻划而成,多见于尊类器物的外腹部(图1:5)。   此外,还有少量叶脉纹(图1:6)等纹饰,常见于尊等器物的肩部,刻划而成。席纹则见于与印纹硬陶相似的罐类器物上。也有少量的复合形纹饰(图1:7)   2.西周中期,器类大为减少,只有豆、碟等少量器物,装饰纹样极少也是此时的显著特点,基本仅剩细弦纹一类。在敞口、浅坦腹的豆或碟类器物上一般刻划于内腹部(图2:1、2),在敞口、折腹的豆类器物上除了外敞的口沿外,外折的腹部也有刻划,纹饰刻划细密。少量较大型的罐类器物外腹部刻划有水波纹、席纹(图2:3)等纹饰。   3.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原始瓷的数量急剧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器类开始大量增加,纹饰也变得丰富多彩,原始瓷生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迎来原始瓷发展的第二大高峰期。装饰上的普遍性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