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要把“金针”度与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学生手头的优秀作文书很多,可写作时仍无从下手。大多数东拼西凑成的作文,错别字多、词汇贫乏、空洞无物、言不及义,精彩文章少之又少。同时作文评价也是教师极为头疼的一件事,一次作文评改教师累得筋疲力尽,学生收效甚微,他们对教师的评价视而不见,对传统的评价方式产生了审美疲劳,初中三年许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
究其原因,除了与学生自身的写作障碍有关,更重要的是?c教师习作指导的有效性相关。“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这是金代元好问的一句诗。我把它引用到作文教学中来:“作文写了从教看,要把‘金针’度与人。”我们认为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把写作的四枚“金针”交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写作如穿针引线般上下翻飞、自由穿梭。
一、朝花即拾,阅读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课外阅读是长期、自觉的阅读行为,教师在思想意识里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梁启超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要指导写作,先要教会学生读书,将作文与阅读结合起来。”因而有必要开展读书活动,促进读写结合。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是赏析课的教材,又是读写训练的范本。被后人一致认可的文学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有效的媒介,能荡涤人的心灵,甚至影响人的一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每次开展阅读均要强调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要求可以具体些:
每周摘抄一首古诗词,写简要赏析;一学期阅读2-3本名著,1-2本学生佳作选;分解到每周阅读50-100页,并按“精美语段”“内容概述”“阅读心得”三个板块做两张的阅读笔记。开展同题作文写作训练。前一周按老师推荐的题目,选抄优秀作文,熟读并写简要点评;后一周参照其写作方法,创作一篇700字左右的同题或同类作文,在阅读课上进行小组交流点评。
为了促使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可以举行名著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优秀读后感展评等活动,以此促进名著阅读深层次化。如一名学生阅读《名人传》的贝多芬部分写下阅读心得:
面对生活,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挫折,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我们应向贝多芬学习,他没有被失聪的打击打垮,而是树立信心,继续演奏,创造奇迹。我们虽不能像贝多芬那么有作为,但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她在阅读米开朗琪罗部分,摘录诗句赏析道:
这首诗渗透着柏拉图学派的思想,表现了他狂热的理想主义风格,就像黑夜里闪过一道闪电。米开朗琪罗把维多利亚比喻为神明的雕刻家手里的榔头,他从物质中凝练出崇高的思想。
对经典诗文、名著进行鉴赏和点评,既是学习、巩固有关知识的需要,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需要。阅读是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吸收,让阅读经典落到实处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二、借我慧眼,观察生活
现在学生不缺阅读材料,缺失的是阅读习惯;学生习作不缺素材,缺乏对生活、对社会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所以教师要多加引导。许多学生作文,我们几乎感受不到灵性与活力,体会不到少年特有的稚气和眼光,读不到鲜活灵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的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事,从中学会思考,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并将这种收获写进自己的创作中。如两位学生习作选段:
《一个烂梨》:无意间,我看到一个烂梨。那只梨个头很大,虽只是一小块地方烂掉了,但被丢弃的命运是注定的。如果不扔掉,它便会影响其他新鲜的梨。梨如此,人亦如此。
人之初,性本善。可现实世界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恶人呢?难道他们在娘胎里就是这样的吗?大多数人就像新鲜的梨一样,没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德,更没核桃一样坚硬的外壳。所以在家庭、学校、社会里,如果有了不良习气的影响,慢慢地本性泯灭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太多的例子证实了这一点。
《筷子》:如果你到中小学食堂转转,你会发现他们抓筷子的动作千奇百怪。他们把筷子生硬地捏在一起,笨拙地夹食,让人看着揪心。今年是2012年,又有许多10后诞生了,我不知道他们中又有几个人会正确拿筷子。或许这样恶性循环下去,筷子在不久的将来会退出历史舞台,人们转用刀叉勺去。这让我感到很痛心,延用了几千年的文化产物不能在我们这一代荒废了呀!
由筷子我联想到了其他“濒危文化产物”的命运。听京剧的越来越少,听歌剧的越来越多了;弹古筝的越来越少,弹钢琴的越来越多了;唱梁祝的越来越少,唱English songs的越来越多了……当然,我并不是抵制西方文化,我本人也是迈克尔?杰克逊的歌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