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MERGEFORMAT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甘油脂肪酸酯》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
(一) 简要的起草过程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食品函[2014]386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聚甘油脂肪酸酯》被列入2014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项目(项目编号为ZHENGHE-2014-073)。
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针对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并于2015年1月29日召开了聚甘油脂肪酸酯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起草工作组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在研究参考这些标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形成了标准草案。之后,工作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多次讨论研究,对标准中采用的试验方法反复进行了对比验证工作,积累了大量验证数据。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行业内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5年4月开始,起草工作组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征求意见稿以信件及电子邮件的形式定向发给有关企业和专家,同时在单位网站上刊登了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标准起草工作组认真讨论研究了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公示稿),上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
(二)主要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等。
(三)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夏利红、楚军政、赵衠、杨菁、张思源、徐怀义、邝婉湄、许建元、彭荣、韩东、杨俐、杜雅正、楚喆、黄泽纬、梁有坚、孙瑾、尹胜利、杜鉴、田云翼。负责标准技术资料查询、收集及对比,检测方法的验证比对,样品检测及数据整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行业内征求意见,组织标准的初审讨论会及标准报送等。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
本标准的修订在原卫生部2011年第8号公告(指定标准)的基础上,主要参考了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FCC = 8 \* ROMAN VIII),同时结合我国产品的实际质量状况。表1是国内外聚甘油脂肪酸酯质量标准中技术指标的对比情况,表2是国内外聚甘油脂肪酸酯质量标准中试验方法的对比情况。
表1:国内外聚甘油脂肪酸酯标准技术指标对比表
项目
本标准
FCC = 8 \* ROMAN VIII
JECFA(2000)
日本公定书(第八版)
脂肪酸甘油脂
指定标准
聚甘油脂肪酸酯
感官
浅黄色至棕色,油状至极黏稠液体,塑性柔软、硬性蜡状或粉状固体
浅黄色至琥珀色油状至极黏稠液体,浅棕黄色至棕色的塑性或柔软固体以及浅棕黄色至棕色硬性蜡状固体
浅黄色至琥珀色油状至极黏稠液体,浅棕黄色至棕色的塑性或柔软固体以及浅棕黄色至棕色硬性蜡状固体
无色至棕色粉末、薄片状、颗粒状或蜡状固体,半液态或液态,有特殊味道
浅黄色至琥珀色油状至极黏稠液体,浅棕黄色至棕色塑性或柔软固体以及浅棕黄色至棕色硬性蜡状固体
聚二甲苯
≤
—
—
—
通过实验
—
聚甘油
—
—
不少于70%的二、三、四聚甘油,以及不超过10%的七或以上聚甘油
—
—
酸值(以KOH计)/(mg/g)
12
符合声称
通过实验
聚甘油脂肪酸酯≤12
符合声称
碘值
符合声称
符合声称
—
—
符合声称
皂化值
符合声称
符合声称
—
—
符合声称
灼烧残渣,%
≤
1.5
符合声称
—
1.5
符合声称
脂肪酸钠盐
—
符合声称
—
—
符合声称
铅,mg/kg
≤
2.0
2
2
—
2
砷,mg/kg
≤
—
—
—
4.0(以As2O3计)
—
表2:国内外聚甘油脂肪酸酯标准试验方法对比表
项目
本标准
FCC = 8 \* ROMAN VIII
JECFA(2000)
日本公定书(第八版)
脂肪酸甘油脂
指定标准
聚甘油脂肪酸酯
酸值
GB/T 5530冷溶剂法,等同FCC
氢氧化钾滴定
氢氧化钾滴定
氢氧化钾滴定
氢氧化钾滴定
碘值
GB/T 5532或GB/T 13892
Wijs法(以碘化钾为试液,采用硫代硫酸钠反滴定)
—
—
GB/T 18953
碘值的测定
皂化值
GB/T 5534,等同FCC
氢氧化钾滴定
—
—
GB/T 5534
灼烧残渣
GB/T 9741
(800±25)℃
—
(500±50)℃
GB/T 9741
铅
GB 5009.75或GB 5009.12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
G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