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 学记 》中的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
【摘 要】《学记》中蕴含着丰富的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性善论是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教学相长”“以学为本”是实施学生主体性教学的思想基础。教师的教学要采取循序渐进、分年“考校”“相观而摩”“长善救失”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要防于未发、适时施教,这是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对教师实践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学有志、学有乐和学有法。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 性善论 以学为本 主体性作用《 学记 》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和系统的论述教育教学理论的著作,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1],历代统治者把它“奉为法戒”[2]、“奉为三代圣王教科之书”[3],又“与今之教育科学理论又多所相合”。[4] 可见,研究中国教育,是不能不研究《 学记 》的。近年来,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它的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研究较为薄弱。《 学记 》包含着丰富的学生主体教育思想。
一、性善论――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 学记 》认为人性本善。把人性比作玉石,说明其本质是好的。中国古代有许多思想家或教育家喜欢以玉比做人性,他们不仅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而且还把这种善性看作是一种潜能。[5] 即人性之“善”为学生教育的开展和学习提供了可能;而且教师对这种可能性也抱乐观的态度。[6]
《 学记 》又以食嘉肴为喻,形象地阐明了学习可以“知道”的思想。一个人知识、才能的获得、提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后天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取决于他受教育的程度。人不是生来就无所不知的,人们必须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认真地学习,才能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教学中,教师对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的认知能力要充分肯定和尊重,以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
二、“教学相长”“以学为本”――实施学生主体性教学的思想基础
先秦诸子多讨论“学”,较少讲到“教”。但《 学记 》的主要内容却在记载教人授学的方法及教学上成功的经验与失败之教训,并明确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主张,指出了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关系。从学生方面来说,是“学然后知不足”[7],既知不足,然后能反求诸己。从教师方面来说,“教然后知困”[8],既“知困,然后能自强也”。[9] 简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有待发展的人,都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便“‘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日进”。[10]
《 学记 》又引用《 兑命 》中“学学半”[11] 来说明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双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双边互动的过程;强调“教”与“学”,都应受到重视,并要发挥它的作用。
“教”与“学”还应是“以学为本”[12]、因学而教的关系。“以学为本”是指学是教学活动的前提、本源和基础;把学作为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所谓因学而教是指要把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规律作为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一切教学的内容、原则、方法和活动都要以学生及其学习活动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高效学习。
三、教师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的落实
1.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主体性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身心向进步、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13] 因此,作为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就必须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分年“考校”。
《 学记 》谓“不陵节而施之谓孙”[14] ,意即教学须遵循一定的顺序,不超越次序地进行。这一次序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资质钝敏,反对“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15] 其二,教学要有系统性,这是由科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 学记 》举“学为裘”“学为箕”“始驾马”三例来说明,基础性的东西应先教,不能逾越等差,否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16]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记 》中把“学程”“考校”分成两个层次五个阶段,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学习情况,对其每隔一年从德、智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考校”内容虽各异,但栉比有序。在两千多年前就能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予以重视、并相应“考校”,颇为难能可贵。
(2)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和个体差异性,注重相观而摩,采取“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相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表现着身心发展的共性。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共同性的特征,促进其学业进步。为此,《 学记 》继承了孔子提出的“以友辅仁”[17] 等思想,提出了“相观而摩”的教学原则。并认为“相观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