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一例――附文献分析
【摘要】
目的:提高对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认识并引起对该病的重视。方法:对1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PLAM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活动后呼吸困难、咯血和乳糜胸等。肺功能呈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胸部CT示双肺纹理增多,呈网状散在小囊状透光区阴影,中下肺为著。病理学特点为肺淋巴管、小气道、小血管的管壁及其周围的平滑肌细胞弥漫性异常增生。免疫组化HMB45阳性。 结论:对育龄期妇女发生渐进性呼吸困难不能缓解,类似肺气肿的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阴影,并出现反复气胸或乳糜胸水时即应考虑为PLAM可能,最好能以肺组织活检明确诊断。该病预后差,目前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平滑肌增生
【中图分类号】R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228-01
患者,女性,34岁。因胸闷、活动后气促6个月,咯血1天入院,劳累后咳嗽、咯血约15ml。6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月经期后症状略有加重。入院后胸部CT示双肺纹理增多,呈网状散在小囊状透光区阴影,中下肺为著。查体:T 37.2℃,P120次/min,神志清,精神紧张。双肺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音正常,肺底闻及少量湿罗音。动脉血气分析:pH 7.238,PCO2 53.5mmHg,PaO2 59mmHg,HCO-328.7 mmol/L;血抗SM、抗SSA、抗SSB、抗rRNP、dsDNA等均阴性。TBLB组织活检示支气管管壁组织、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肌层内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下层内纤维组织及平滑肌增生较著。肺泡腔大小不等且不规则,淋巴管壁平滑肌增厚,肺泡间隔增宽,纤维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浸润,并见少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免疫组化:增生的平滑肌细胞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阳性、平滑肌抗原(SMA)阳性、部分平滑肌细胞孕激素受体(PR)阳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诊断: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给予头孢派酮等抗感染及吸氧治疗,1周后症状逐渐缓解,出院;嘱甲羟孕酮800 mg,每月1次口服,随访。
1 讨论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是一种罕见的、呈持续发展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其病因不明。几乎所有的病例均为育龄期妇女,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1]。
PLAM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咯血、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自发性气胸、咳嗽、胸痛、乳糜胸、喘鸣等症状。平滑肌在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周围异常增生可造成气道阻塞,肺间质平滑肌增生可造成弥散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出现低氧血症;少数可表现为通气功能障碍。肺外症状有乳糜尿、乳糜心包积液、乳糜腹水,部分患者可发现子宫纤维瘤或肾血管平滑肌瘤[1]。体检可有肺部湿罗音、喘鸣音和爆破音。
胸部CT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对诊断PLAM具有重要价值,两肺弥漫分布网状影、网状结节影、囊性变及粟粒状阴影等应高度怀疑本病。HRCT特征性表现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的薄壁囊性气腔,气囊直径与肺部受累范围呈正相关。确诊需要经支气管肺活检(TBB)或小开胸进行肺活检取得肺组织标本,病理学检查表现为肺间质、气管、支气管、血管及淋巴管周围梭形或上皮样平滑肌细胞呈结节状异常增生,阻塞气道、淋巴管和小静脉,导致弥漫性囊性气腔形成和破裂、淋巴管扩张和淋巴液淤滞、血管破裂和含铁血黄素沉积。
目前认为PLAM既可以作为管硬化症候群(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2]累及肺部的表现,现已发现有1%~4%的TSC患者合并有LAM(TSC-LAM);亦可作为一种散发的、非遗传性疾病(sporadic LAM).TSC1、TSC2均为抑癌基因。现有研究表明TSC的发生与基因TSC1或TSC2的突变有关[3]。Povey等[4]在对TSC相关家族研究后发现,在有家族史的患者中50%与TSC1的突变有关,剩余50%与TSC2的突变有关;但在所有TSC患者中,TSC2突变者约占70%。PLAM是一种罕见疾病,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尚未十分清楚。但有证据表明,PLAM的发病与TSC1或TSC2的突变有关,其中TSC-LAM与种系细胞的突变有关,而sporadic LAM是由于体细胞的突变所致。由于PLAM具有显著的性别特征,妊娠和口服避孕药可加重病情,所以雌激素在PLAM发病中被认为起着重要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了。据报道,部分PLAM患者平滑肌组织中ER、PR表达异常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