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宜昌市民族体育资源发展现状
浅析宜昌市民族体育资源发展现状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等方法, 对湖北宜昌市民族体育资源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探索其对城市体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为有关部门了解制定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发展对策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民族体育资源;城市体育;开发;利用
前言
目前,国人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观念、方法与通用于基础体育中的奥林匹克体育观念和方法(项目)的关系认识尚未有成熟的理念.三峡工程的兴建给三峡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良机, 三峡工程极大地促进三峡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三峡工程地处湖北宜昌市, 因此研究宜昌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城市体育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材料统计分析法。
2 分析与讨论
2.1具有浓厚民族气息的巴山舞
三峡区域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土家族。土家族民间传统体育多由军事、祭祀、丧仪等活动演变而来,民族色彩及乡土气息十分浓郁,民风淳朴,体育保持传统形式。有蹴鞠、拔河、打陀螺、跳丧鼓、荡秋千、跷旱船、放风筝、抢花炮、拔腰带、踩竹马、射弩、举石担、踢毽球等等,其中长阳土家族的巴山舞已经走出土家山寨,走向全国,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全民普及推广的体育健身舞蹈。该舞打破了原始跳丧鼓中许多旧的程式和风土界限,音乐既保持原始跳丧鼓鲜明的节奏和有特色的鼓点,又增加了弦乐伴奏,融入与舞蹈情绪相吻合的山歌、民族、小调,使整个舞蹈优美舒展,因而时代气息非常强烈。
现在流行巴山舞由“半边月”、“靠身子”、“四合”、“喜鹊登枝”、“双龙摆尾”、“百凤朝阳”、“风摆柳”、“巴山摇”八套乐曲和舞姿组合而成。古朴优美,潇洒大方。表演时舞者双脚呈外八字形,上身挺直,下身微蹲,胯部随着音乐节奏左右摆动,全身上下颤动,摆中有颤,颤中有摆,古老质朴,形式自由灵活,显得自然、优美、欢快、自豪。舞伴可任意交换,队形随时可变。巴山舞的创编把握住群众自娱性舞蹈所具有的群众性、科学性、自娱性、随意性的基本特征。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巴山舞在宜昌城区得到空前的开展,在每届国际三峡龙舟节开幕式作为表演项目。经过调查,表1结果显示几乎所有企事业单位、学校都举行了巴山舞的学习及比赛。在广场健身小区等娱乐健身场所随时可见众多巴山舞练习者在热烈地舞着跳着。巴山舞早已在三峡地区许多中小学作为课间操、体育教学内容去广泛开展,使体育内容得到充实。
2.2具有悠久历史的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龙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赛龙舟是我国各族人民喜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宜昌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也是龙舟竞渡的发源地。早在明弘治八年(1496年)《夷陵州志》中就有龙舟竞渡的记载。1984年国家体委将龙舟赛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制定了龙舟赛规则和龙舟赛裁判法,统一了赛船规格和赛道长度,使龙舟比赛有章可循。国家体委采纳了原秭归县体委主任李支鹏的建议,把全国龙舟赛定名为“屈原杯”全国龙舟赛,每二年举行一届。1985年3月三峡地区龙舟协会在宜昌市成立,标志着中国龙舟运动逐步由自发的活动转为中国龙舟协会统一组织管理,其活动办法也逐步制度化、规范化。1991年宜昌体委经过多次考察,试划和专家论证,制定出了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规程。在长达76公里的急流险滩峡谷江段,举办具有探险性、趣味性的龙舟拉力赛,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创举。同时市政府将龙舟拉力赛和湖北三峡艺术节融为一体,将体育、文艺、经贸、旅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数10万峡江儿女在沿江两岸和终点为运动员鼓劲加油和欢迎运动员胜利归来,在终点,节歌飞扬,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场景动人,其规模壮观感人至深。特别2007年的国际龙舟竞渡吸引了10万人以上的体育爱好者参加, 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国际龙舟赛的举行拉动了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
1992年11月《?磐?》周刊海外版第46期以中国龙舟“划”出新篇章为标题,全面详细报道了首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的比赛盛况,并称赞“龙舟拉力赛”创造了千百年来龙舟竞赛史上的“吉尼斯”记录,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提高了宜昌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比赛取得了圆满成功。近几年,龙舟已从三峡走向世界,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及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荷兰和英国等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龙舟竞渡活动。从实际调查看出,三峡区域传统体育资源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浓郁的民族风情及源远流长的文化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呈现出地域主体化的特点。
3目前开发和利用三峡区域民族体育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3.1 经济薄弱制约民族体育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