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揭密60多年前神农架首次科考全过程
揭密60多年前神农架首次科考全过程
数位专家历经数载,对“水杉发现过程”和“对神农架的初探”两大重要科学事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证。约6万字的考证报告,在新近出版《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上首次发表。
神农架位于鄂西北,其主峰神农顶与三峡工程大坝坝址直线距离仅100多公里,是我国及世界自然保护关注的一个热点。20世纪40年代,对湖北神农架探察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后来大规模开发神农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有关对这次探察的背景及结果文献甚少。北京林业大学、三峡大学、湖北省林勘院等单位的专家,经过20余年的调查、实物收集和人物探访,对这一过程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揭开了神农架首次科考的神秘面纱。
神农架最早的名称叫“熊山”。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名称20余个。“神农架”的名称直到清代正式见诸方志。清光绪十一年编纂的《兴山县志》云:“老君山其最高处曰神农架,悬崖峭立,林木蒙茸,人迹罕至”。
由于地处湖北省西北隅的神农架对外封闭,以致长期保持着原始状态,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还到处都是人迹未及的原始森林。
1939年,贾文治任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专员秘书期间,常听专署文教视察苏元佑谈及神农架的森林资源、野人的传说。得知日本人曾到神农架开采铜矿,又有美国著名植物学家盛家逊到神农架附近之老君山一带探采,他感到外国人对我资源虎视眈眈,随下探察决心,以备日后开发。1941年9月,其任房县县长后,特将神农架探察作为当时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
报告称:神农架周围百数十里无人烟,亦无道路,经七日行程,到达阴峪河脑,只达神农架之边缘,未得入内,沿途所查知者,为山高人稀,气候寒冷。1941年10月初,贾文治担任县长仅1个月,即派老冠乡乡长金席儒试探神农架。从盘水河到神农顶边缘韭菜垭子历时7天,因雪大粮绝返回阴峪河一带,只闻兽吼而已。
其报告称,神农架周围百数十里无人烟,亦无道路,经7日行程,到达阴峪河脑,只达神农架之边缘,未得入内,沿途所查知者,为山高人稀,气候寒冷。贾文治根据初探情况,呈文上报申请组织对神农架进行探察。
报告称:苦竹成林,杉木齐天,气候寒冽,砭人肌肤,常年落雪,杉木为大,众松次之,药材有细辛、大黄、黄耆、藁本等,动物有野豪、熊、野猪、虎、豹等,并发现一直径六寸长之兽类足迹于雪面。
1942年4月,贾文治又派人做进一步调查。从4月12日出发至26日返回,计程15天,到达神农架附近之韭菜垭,记述了详细的调查笔记并绘制了有关地图。
报告称,苦竹成林,杉木齐天,气候寒冽,砭人肌肤,常年落雪,杉木为大,众松次之,药材有细辛、大黄、黄耆、藁本等,动物有野豪、熊、野猪、虎、豹等,并发现一直径6寸长之兽类足迹于雪面。
贾文治根据两次初步探察的情况,呈送了再度派员探察神农架日记,提出开发意见及步骤,再次请求对神农架进行正式探察。
报告称:本次探察对神农架的位置、山脉、河流、气候、土质、森林、农作、畜牧、矿产9个方面进行了探察,包括森林分布、林木种类、森林面积及材积、森林之障害、森林之主副产物等。
1943年春,省政府及专署均称无款可拨,可由县里自行组织探察。1943年5月,贾文治派人前往开路设站,同时打造社会舆论,以期引起社会关注。
1943年9月5日,由房县县政府、中央林业实验所和湖北省农业改进所共同组织神农架探察团正式探察。贾文治任团长,中央林业实验所技正王战、湖北省农业改进所林业组主任魏儒林为副团长。由王战、魏儒林、毛杰、陈哲夫担任森林、药物方面探察;王庆延教授、鄂北农场庄巧生场长担任农艺、畜牧、工矿、土壤方面探察。共计成员138人。
经查证,9月20日探察团从房县城出发,至10月25日返回,历时36天,行程600余公里。行走路线是:经上达河、范家垭、九道梁、响峪沟、坑子、大九湖、坪阡、朱公坪、台子上登上神农顶,后经麂子沟、菜子垭、盘水河、麻湾、杜家川。
当时正是抗战末期,考察条件十分艰苦,探察团克服了行路、食宿、野兽威胁等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对神农架的位置、山脉、河流、气候、土质、森林、农作、畜牧、矿产9个方面进行了探察,包括森林分布、林木种类、森林面积及材积、森林之障害、森林之主副产物等。
这次探察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对神农架的探察,为神农架的开发提供了论证基础,开我国单纯的学术考察与实用考察相结合开了先河。探察发现了大片原始森林,资源丰富,蓄积量很高,为其成为天然林宝库和“华中屋脊”提供了重要证据。
《神农架探察报告》的完成是探察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该报告共共计3万6千余字。包括探察之缘起、探察团之组织、探察行程记要、探察情形以及开发意见5部分,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神农架探察报告》中,提出了开发神农架的具体意见。如培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