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把握意象两种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生把握意象两种方法

教学生把握意象两种方法   古典诗歌是文学海洋中璀璨的明珠。它们是一种以高度精练的艺术语言负载着深厚诚挚感情的文学样式,表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精神品格,更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解读诗歌绝非易事。在教学中,我发现诗歌的意象是学生难于把握的,学生答题时经常要点不齐或答非所问,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个人心得,浅谈鉴赏诗歌意象的两种方法。   一、 巧借想象丰富意象   意象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诗贵含蓄,诗人在作品中很少简单直露地展现诗歌意象,而总是将它融于细腻含蓄的描写中,给读者一个再创造的空间。所以,鉴赏诗歌的意象时,就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去描述诗歌的意象,培养他们结合自身体验解读诗歌的意象,引导他们巧妙地借助想象出的诗歌所描绘的色彩音乐丰富诗歌的意象。如品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指导学生把“明月照松林”“清泉流岩石”“浣女归竹林”“鱼舟下荷塘”等景物用淡雅的色彩描绘出来,山中秋雨过后黄昏的迷人景色跃然纸上,学生就不难体会空明宁静又充满勃勃生机的诗境和诗人隐居山林闲适自怡的心境了。王维的《鸟鸣涧》也许更能表达作者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和谐与深远幽邃。诗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地聆听大自然鸟语清脆啁啾的音韵和鸣唱,我还别出心裁地用古典名曲《空山鸟语》训练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为音乐能提高学生的感知觉悟能力,巧妙地运用古曲可以帮我们举重若轻地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打通个人心智的障碍,学习不同领域的大师们如何借助形象来表达意象的。   操作过程如下:让学生认真倾听一支古曲,听完第一遍时,揣测它的曲名,分享心中的感悟。   [播放《空山鸟语》录音,几声清脆悦耳的鸟叫传出来]   播完后,引导学生揣测曲名,把学生的意见写在黑板上:   鸟――(叫)(啼)(鸣)(唱)(曲)(调)(声)(语)(歌)   提示:通过比较,用“语” 字最好,因为这不仅令人想起“鸟语花香”这个成语,而且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赋予了鸟儿们一种灵性,更使人赏“心”悦“耳”。   引导:鸟儿们在哪里“语” 呢?笼子里吗?   [把学生想出的各种答案写在黑板上]   (森林)(山上)(青山)(绿山)(深山)   提示:山的范围比森林宽广,同学们想到了“山”,这里思路是对的,但还没有准确讲出这座山的特点。如果山上有虎啸、狼嚎、狮吼,你们能听见这动人的鸟语声吗?那“山”前应加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再次把学生补充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静山)(寂山)(幽山)(空山)   提示:“静山”“寂山”和“幽山”,基本上能概括出山的特点,但“静” “寂”与“幽”说得太直白了,缺乏含蓄。而“空”字不仅能够反映出山林的寂静空旷,而且暗含作者的归隐情怀。这与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善纳形象捕捉意象   在叙事诗中,人物描写较突出,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各种表现去归纳概括人物的形象。   粤教版高一新教材《氓》《孔雀东南飞》和《琵琶行》刚好塑造了三个带有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要了解这三个女性形象就必须要把握她们的表现(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以琵琶女为例,我让学生分组预习讨论后,自己归纳,效果很好。见下图所示:   在解读和欣赏《琵琶行》这首诗歌时使用这种方法就容易把握白居易所塑造的琵琶女形象。正是这位尝尽人间冷暖,看透世态炎凉又饱经风霜,沦落天涯的风尘女子引起了诗人强烈的共鸣,他既为这位被损害、被侮辱的弱女子落泪,也为自己的不公平遭遇而难过、愤懑。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更触动了我们善感的情怀。   这种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因为和把握小说、散文中人物形象是一样的,所以学生操作起来就非常容易,也不容易出差错。象这类型的诗歌还有《静女》中的“静女”的形象,《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氓》中的“弃妇”的形象,《登高》中诗人自我的形象等。   善纳形象捕捉意象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借“物”抒情言志诗,如: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1. 请你用两、三个词语概括一下诗中所描绘的梧桐树形象的主要特征。   2. 诗人为什么要以“孤桐”作为本诗的标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灵活地用增加修饰语来解题,如在诗中按顺序找出描写形容“桐”的词语,然后按“……的桐”的格式表达出来,“孤”或“孤高”“不屈”“虚心”“弥壮更阴”等,经过认真思考,进一步概括为描写了“孤高、寂寞、顽强、虚心、奉献”的桐的形象。   在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