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子弟书中水浒题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子弟书中水浒题材

浅析子弟书中水浒题材   编者按:   明清是我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明清小说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起构成了纵贯中国文学史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中《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国内外学界对明清小说尤其是《水浒传》的研究经久不衰。今年,首届中国(梁山)天下水浒论坛的成功举办,掀起了专家学者对《水浒传》的新一轮研究热潮。为给专门从事《水浒传》及其它明清小说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对明清小说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讨论交流的平台,本刊特开辟“《水浒传》与明清小说研究专栏”,将不定期集中刊登国内外有关《水浒传》及其它明清小说研究的精彩论文。   本刊真诚欢迎专事《水浒传》及其它明清小说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不吝赐稿(字数尽量控制在1万字以内,特殊稿件可不限字数,专栏文章稿酬从优)。      摘要:子弟书是满族八旗子弟所创立的独特的民间说唱形式,子弟书的题材中许多出自《水浒传》的故事,经子弟书创作者改编后,具有了别样的艺术活力,极富满族特色和市井情怀。子弟书关注英雄侠义母题、复仇母题、悍妇淫妇母题,女性形象大多具有满族女性泼辣直爽的特质;小说多运用满族方言口语,更具有民间特色;其浓郁鲜活的抒情特质也十分突出。   关键词:子弟书 《水浒传》 满族民俗 母题      子弟书是清代流行的民间说唱形式。由北方流行的曲艺品种――鼓词发展而来,经乾隆时期经贵族的八旗子弟改造,才出现了这一脍炙人口的说唱形式。它既适宜于演唱金戈铁马、慷慨悲歌、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题材,又适宜于敷衍民间传说,英雄传记,甚至市井细民的家长里短,都可以拿来改编成说唱作品。它吸收了满族民间俗语、方言大胆泼辣的特点,以惩恶扬善的思想,悲悯劝世的情怀,将传统故事讲唱开来,较之寻常的鼓词,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要高出很多。子弟书中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改编,是很具有艺术生命力的,这其中对《水浒传》故事的改编,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子弟书中《水浒传》题材作品的分布      将《清蒙古车王府子弟书》[1]与《子弟书珍本百种》[2]中有关于《水浒传》题材的子弟书作品,依照杨定见本《水浒传》总结如下:         可见,子弟书有关《水浒传》中的故事及人物形象还是很丰富饱满的。从选材看,其中对满汉民族共同喜闻乐见的北方英勇侠义形象描述较多,尤其是武松形象,最为突出。《走岭子》、《蜈蚣岭》、《削道冠儿》三个作品都是敷衍《水浒传》第三十一回到三十二回的内容,但各有侧重,以不同角度描述了武松形象,人物更为丰满。除《盗甲》以外,子弟书选取的章节,均在《水浒传》前五十回,可以说均是选取的《水浒传》最具有传奇性的精彩章节,如杨志卖刀、林冲夜奔、坐楼杀惜、武松走岭等典型的场面情节。宣扬忠孝节义、惩恶扬善的思想十分明显。而由于《水浒传》本身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水浒子弟书中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较少,其中阎婆惜、潘金莲均以悍妇淫妇的反面形象出现,但其中也有差别较大的如《蜈蚣岭》与《削道冠儿》中的张家小姐(详后)。      二、水浒子弟书突出的若干主题      莱辛《拉奥孔》中说:事实上诗人如果运用熟悉的故事和熟悉的人物,就是抢先走了一大步。这样,他就可以放过许多枯燥的细节,而若不用熟悉的故事和人物,这些枯燥的细节就是不能放过的;诗人能愈快地使听众了解要表达的意思,也就能愈快地引起听众的兴趣。在清代,作为街头巷尾市井细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子弟书的产生和繁盛与其说唱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对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接受,好恶倾向,也会制约着创作主体的选材。大体上它的主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英雄侠义母题,复仇母题,悍妇淫妇母题。   1.英雄侠义母题。作为江湖豪客的水浒义士们来说,他们属于与官府、正统势力对立的一个阶层,带有民间性和非正统性。对于这一股异己势力,朝廷多半是既怕又恨,有着既想消灭又想招抚的矛盾心态,而市井百姓对他们的作为却是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因而在水浒子弟书中,这类题材所占比重是很大的,对于他们的描述多是赞扬其英雄主义、敢于以暴制暴的精神。《翠屏山》开篇就揭露“大宋徽宗国政偏,蔡京、童贯掌威权,蚕食四海黎民怨”这样一个社会现实,那么时势造英雄也就顺理成章了。《削道冠儿》写武松得知蜈蚣岭王道士掠民女时,“武松闻听双睛瞪,叫声老者休悲痛。我今上山救小姐,主仆相逢重欢庆”,最后“侠义武松不肯留名,主仆相逢同感恩情”。又如《李逵接母》中闻听李鬼家有老母,生活艰辛时,“李逵说便宜你这厮起来说话,那李鬼旁站立战战兢兢。英雄取两锭金银说你拿回家去,养你那娘再休剪径坏我的声名。”可以看出在侠士粗暴的性情中,更有扶危济困的侠骨柔肠。   中国古代的侠,由于过分看重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以及大多数豪侠个体内在的刚烈豪放性情,他们在对人对物上,常常显示出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