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徽商兴起中作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在徽商兴起中作用

文化在徽商兴起中作用   摘 要:徽商之所以能在明中叶崛起,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观念的解放是徽人走出深山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寒暑,恶衣食”的山民品格铸就了徽人的创业精神;宗族文化成为徽商成帮的粘合剂;较高的文化素质助推徽商走向成功。   关键词:文化;徽商;明代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7)04-0001-05   明清时间的徽商是驰骋全国的著名商帮,前后延续六百年,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样一个闻名全国的大商帮,究竟是如何兴起的?学界曾进行过热烈的探讨。关于这个问题,不少学者认为是综合因素决定的:(1)徽州山多田少,耕获三不赡一,民人不得不远徙他乡,求食四方;(2)徽州境内水路交通发达,方便经商;(3)徽州地处经济发达地区附近,尤其是宋室南迁杭州后,政治经济中心南移,为徽商兴起创造了条件;(4)徽州自然资源(竹木等)丰富,为徽商互通有无提供了物质基础;(5)徽商“贾而好儒”,官商结合等。也有的认为一是徽民素称勤劳,不辞山高路远。二是经商方式多样:走贩(长途贩运);团积(囤积居奇,贱买贵卖);开张(广设典肆,开展竞争);质剂(经营典铺);回易(以所多易所鲜)。三是经营项目广泛,除盐典茶木外,还有布匹、丝绸、粮油、陶瓷、漆器、药材、茶馆、钱庄,以及南北杂货、京广百货等。四是资本筹措和运用灵活。五是徽人宗族、同乡观念重,结成徽帮,有利竞争。也有学者认为徽商的兴起得力于宗族势力,徽商在商业竞争中的进一步发展,更离不开宗族势力的支持。前贤这些观点无疑大大深化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但很少从文化角度立论的。2005年栾成显先生发文指出,商品和市场乃至地理环境不是徽商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徽州文化在徽商崛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徽商的成功铸就了徽州文化的辉煌。儒家文化的负面影响为徽商衰落的内在因素。经济与文化互动是徽商兴衰的一个重要启示。[1]栾先生第一次提出徽州文化是徽商兴起的重要因素,对我们很有启发。本文正是受此启发,   再谈一些未尽之言,就教于学界。   对一??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地区、一个群体、一个人来说,文化始终是灵魂,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徽商也决不例外。但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论及徽商兴起的原因时,明清时人几乎一致认为是田少人多的因素。如《徽州府志》载:“徽之山大抵居十之五,民鲜田畴,以货殖为恒产。”直到民国时,人们还是那样认为:“吾徽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遇山川平衍处,人民即聚族居之。以人口孳乳故,徽地所产之食料,不足供徽地所居之人口,于是经商之事业以起,牵车牛远服贾。今日徽商之足迹,殆将遍于国中。”[2]以上说法不无道理,但并没有解决如下问题:全国之大,像徽州这样“民鲜田畴”的地方不在少数,但为什么没有兴起一个全国著名的大商帮?为什么徽州人能够“不辞万里游”,“持筹?叹胖荨保慷?这正是文化的力量。   一、 观念的解放是徽人走出深山的   重要推动力量   ?^念从来就是行动的先导。在封建社会,士农工商是固化的社会定位,重农抑商是历代王朝的基本国策。人们不到走投无路?p万般无奈的时候是不愿去“逐蝇头”的。但是明代中叶王阳明心学在徽州的传播,大大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成了徽人经商的重要推动力量。   阳明之学一反朱子的“格物致知”论,提出“致良知”学说,提倡独立思考。他认为即使是愚夫愚妇只要去除蒙蔽,也能获得“良知”,成为“圣人”。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提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王学兴起后,王学高徒通过培养徽   州弟子或亲往徽州通过讲会?p会讲诸形式大力传播王学,迅速传遍徽州,可以说掀起了一个思想解放高潮。   在王学的影响下,徽人从思想观念上说,当时在三点上取得了突破:   一是认为贾业不是“贱业”。   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的结果,造成了“贱商”的观念,在人们心目中从商总是一种低贱行为,商人的形象也常常成为讽刺嘲笑的对象。但在王学的影响下,这一观念在徽人中得到扭转,很多人认为经商“治生”是天经地义的事,并不低贱。例如明中期歙县人黄崇德,起初一心要走科举之路,但他父亲文裳公对他说:“象山之学以治生为先。”象山是指陆象山,即南宋著名思想家陆九渊,王阳明的新学就是继承并发扬了他的学说,称陆王学派。文裳公的意思是说陆九渊也主张把“治生”放在第一位。既然这样,“公(黄崇德)喻父意,乃挟赀商于齐东。”[3]嘉靖年间婺源人李大祈也说:“丈夫志四方……即不能拾朱紫以显父母,创业立家亦足以垂裕后昆。”[4]在他看来,男子汉大丈夫如果不能科举入仕为父母争光,那么通过经商致富,“创业立家”,也足以为后人树立榜样。这种认识显然已经大大进步了。有这种认识的人当时比较普遍,嘉靖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