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一轮语文课件写作专题七如何写好议论文
如雨果《巴尔扎克葬词》结尾处谈到“另一世界”时议论道:“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巴尔扎克逝世固然让人悲哀,使人们觉得似乎是黑夜的来临,某种无言的结束,一切似乎消失,但它给人们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雨果在这里给巴尔扎克作出这样的评价,实在比“永垂不朽”的话具体、生动得多。恰恰以联系的观点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 如高考优秀作文《勿以情障目》一文,作者写到:“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君王疏远的原因吗?”这一句话,如果没有前半句,其逻辑力量必然要大打折扣。可见,作文时把握住事理逻辑,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确实重要。 【例文】 感受乡村 乡村在消亡。当工业主义的狂风,当信息社会的巨浪向我们席卷而来时,我们感叹,我们索然。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改变城市对乡村的蚕食鲸吞,于是“感受乡村”这个原本有些无病呻吟的短语也有了它现实的意义。 记得有一位叫毕淑敏的女作家曾带一群城市中的孩子来到乡村,想让他们感受乡村,感受乡村中土壤与星空的感觉。出乎她意料的是在踩着大地,面对星空时没有一个孩子表现出丝毫的感动,却对城市中正在播放的电视念念不放。这一刻感受乡村似乎成了两代人无法交流的存在。 感受乡村,此刻不仅是对乡村的感受,更是对大地,对自然的感受。然而现在却被城市人,甚至是大喊“地球是母亲”的城市人所忘却。人们仰望的不再是星空,而是大厦间彼此闪烁的霓红灯,人们所站立的也不再是生育万物的土壤,而是硬的让人无法留下足迹的柏油路。 * 第七节 如何写好议论文 一、学会事例分析 1.评价分析法 评价分析法,就是在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作适当的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例如,在论“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诫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 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 这里,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性分析,这种评价分析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 2.意义分析法 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意义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意义分析时可由小见大,可从效果、价值、影响等进行高度评价或揭示危害。如: 还有德国总理勃兰特,19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这一段文字就是意义分析,高度评价这种行为。由此可见只有经过意义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一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3.求质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涵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金之效。 4.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例如《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一文中引用爱因斯坦和华罗庚这两个事例的一段分析: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本段文字就是通过分析两人“脱颖而出”的原因,阐明了“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和“努力拼搏奋斗”对人的直接影响,发挥了事例的论证作用,直接论证了“要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的观点。 5.条件分析法 条件分析法,就是在引述一个事实论据后,对其成功的条件作出分析的一种方法。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青岛科技大学2022-2023学年第2学期《高等数学(下)》期末试卷(B卷)附标准答案.pdf
- 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员相关规定幻灯片.ppt
- 2025年广东省基层住院医师线上岗位培训(口腔学)专业课答案(1-2).docx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2.docx VIP
- NBT47065.1-2018 容器支座 第1部分:鞍式支座.pdf VIP
- 养老院消防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年农田灌溉水质标准.pdf VIP
- 风力发电机组相关安全试题.doc VIP
- 钢轨探伤——任务6.2双轨式探伤仪探头的标定.pptx VIP
- 建筑安装施工包工不包料合同模板.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