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诗歌创作对明代滇云文化意义.docVIP

杨一清诗歌创作对明代滇云文化意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一清诗歌创作对明代滇云文化意义

杨一清诗歌创作对明代滇云文化意义   摘 要:古滇历来被视作蛮荒之地,张文勋在《滇文化与民族审美》中说:“中原的发达与古滇的落后之间所形成的巨大文化落差,并没有阻止很强渗透力的中原文化通过各种渠道给滇文化以深刻影响。”①明代杨一清作为全国中心人物,他与云南乡人及宦滇人士的交游以及与此相关的诗歌创作,渗透到了文化领域,对云南乡贤人士道德教化上产生了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杨一清;诗歌;滇云文化;明代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1-0214-03   一、引言   明代是云南文化取得长足发展的时代,是云南文化走向全国的一个时代,杨一清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杨一清(1454-1530),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原籍安宁(今云南安宁县),后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门人胡缵宗在《石淙诗稿西巡稿序》中云:“公文事炳炳,勋业赫赫,此其绪余耳!缵宗敬识公之大者,以叙其端,而不敢以文归公者,恐天下之窥公于近也。”②后学熊桂在《奉题自讼稿》后云:“先生少小即负盛名,自中舍提学,以至都宪,硕德重望,固海内所景仰,而钦服之者,中遭逆瑾废弃,而泰然自处。”③一清门人的评述,涉及到了对诗人卓越事功及其为官时高尚德业的赞许。   清代康熙年间,安宁州刺史高珍在《重葺杨文襄公事略》序中称:“公以奇童荐,著作兹编,但具大略,令人无不遗憾。然德业如公者,又何必求多于诗文也哉”④从高珍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杨一清经世致用的光芒一定程度上盖过了他的文学事业。这是造成明清以后,对其文学贡献研究的不足的一个原因。明嘉靖年间,杨一清的文学作品已经付梓刊行,晚年更将自己的诗集交与李梦阳点评,在书信《与李献吉献副》中云:“舍人康兰来,承附还拙稿四册,评跋甚当,凡扬指斥,皆所尝质疑者。”又云“见素每见拙作,诗与文辄加点篡,甚至有涂抹数行者,必如是乃见吾人情致,自异尘俗,献吉爱我处,岂当在素翁下邪?”⑤其文学作品受到了友人、门人的评点,可见杨一清的文集在当时流传已广。   清代,杨一清的文学地位渐得到肯定。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八评价杨一清诗文云:“观石淙集,实有高出李(东阳)者”⑥又云:“成弘间,诗道傍落,杂而多端,台阁诸公,白草黄茅,纷鞠糜漫,其可披少而捡金者,李文正,杨文襄也。”⑦这一论断肯定了杨一清在明中叶的文学地位。   二、杨一清与云南籍人士交往的诗作分析   (一)杨一清与云南籍人士交往情况   杨一清在明代中叶,事功与文才兼备。滇云后学早已重视到了杨一清作为全国中心人物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其中,杨一清的诗歌创作被争相传抄。嘉庆二十年,其石屏后学宗宋、杨桂森在《石淙诗钞?后跋》中云:“先生之经德秉哲,赤忠坦度,真可以盟全石,质鬼神者。”并希望“使吾滇人皆知,所以志文襄之志也。”⑧说明杨一清的德业对于滇云文化的重要意义。再从清代嘉庆二十一年云南五华书院刻的十五卷《石淙诗稿》刊刻的过程来看,有赖于当时云南一批知识分子的支持。据此本刊刻而成的《云南丛书》本《石淙诗钞?凡例》中说:“是刻价费多金,赖诸君子众擎举得,以观成所有。”⑨这其中包括云南巡抚孙玉庭、陈若霖;云南学政顾莼;贵州布政史史致光;云南按察使韩克均;云南监法道潘恭辰;云南迤西道余正焕;云南迤南道景谦;云南府守钱昌龄;云南县教谕袁文掇;昆明县教谕乐恒;石屏举人陈履和;昆明举人李煌;云南府拔贡戴恩诏等人士的支持。⑩从这批在云南为官或云南乡人等有识之士对杨一清文学创作支持来看,杨一清在在滇云已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杨一清与云南籍人士交往的代表诗作及其意义   杨一清与云南籍人士的交往,毛玉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毛玉,“字国珍,更字用成,云南右卫军家子,其先良乡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正德五年,由行人擢南京吏科给事中。”{11}《滇志?兵食志》载,洪武十五年,建立了云南左、右、中、前、后卫,主要职责在于管治军队、屯征。云南右卫所辖的范围在云南的西南一带。{12}杨一清一生于毛玉的交往并不算多,诗歌当中可考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时期,即成化二十一年和正德十二年间。   成化二十一年(1485),三十二岁的杨一清奉母命到云南祭宗族、立子嗣时,曾与毛玉相会于碧跷。{13}其诗曰:“碧鸡山下谈棋日,铁翁城边载酒时”{14}“却忆碧鸡山下客,一樽还为故人倾”《石淙诗稿》卷十五《赠毛用成给事》表明了他与毛玉至真的友谊。   正德十二年,毛玉归云南,途径杨一清镇江的居所。是时,杨一清有诗“毛给事用成守制归云南,过镇江话旧,得三首,兼以别云”赠之,其中的二首诗歌写到:   旧?[自觉眼中稀,老去真看万事非,二十年余才一叙,八千里外又言归。心同反哺慈鸟恨,身逐随阳旅雁飞。留取向来经国念,此生忠孝莫相违。{15}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