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树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杨树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摘 要:杨树是巢湖市重要的城乡绿化及速生用材林树种,但天牛是本地区危害杨树最主要的害虫,从幼树栽植到大树采伐的各个阶段均遭到天牛的危害,对杨树造成很大威胁。因此,有必要了解杨树天牛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掌握发生规律,并制定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杨树;天牛;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25-02
杨树用途广泛,并且经济及生态效益高、适应能力强,是巢湖市平原地区重要的速生用材和园林绿化树种之一。巢湖市银屏林业站辖区内林业用地面积74km2,现杨树栽植总面积约3.4km2,但杨树的病虫害在本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白条天牛这3种杨树蛀干害虫对其造成严重危害。杨树天牛的防治难度大,常规、单一防治手段很难奏效,经常出现大片杨树因遭受天牛危害而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杨树生产。为了有效地控制杨树天牛在本地区的蔓延危害,有必要及时总结杨树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保护发展杨树生产。笔者现将杨树3种主要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 桑天牛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又名粒肩天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多种林木的重要害虫,尤对杨树等树木的危害最为严重。幼树被害后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成龄杨树受害后或遭风折,降低木材利用价值。
1.1 形态特征 成虫的体长36.5~49.8mm,虫体及鞘翅黑色,披黄褐色短毛,头顶部有隆起,中央1条纵沟,上颚强大锐利,为黑色。触角柄节、梗节黑色,以后各节前半黑色,后半灰白色,雌性触角较体稍长,雄性则超过体长2~3节。卵为长椭圆形,长径5.2~6.8mm,短径1.5mm,乳白色,后变为淡褐色。老熟幼虫长44.6~60.5mm,体乳白色,圆筒形略扁,向后渐狭,前胸特大,背板硬化区近方形,腹、背部步泡突扁圆形,具2横沟,两侧各具l弧形纵沟,步泡突中央凸起部均密布粗糙细刺突。蛹为纺锤形,黄白色,长约0.5cm,触角后披,尾端轮生刚毛。
1.2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桑天牛在本地2a发生l代,1代虫期跨越3a,以幼虫在树干蛀道中越冬,幼虫经过长达22个月,为害期达18个月之久。桑天牛的卵经15d左右后孵化成幼虫,幼虫先向树木上部蛀食10mm左右,再调头向下沿枝、干的木质部一边蛀食,逐渐深入树木心材。幼虫在蛀道内每隔一段距离咬1圆形排粪孔,排粪孔的排列位置一般均在树木同一方位按顺序向下排列。幼虫蛀道全长可达920~2 100mm,排泄孔数量约15~19个,幼虫多在下部排泄孔处取食。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静伏5~7d,继而咬穿圆形羽化孔,平均直径14mm,视天气状况,当天晴朗时爬出羽化孔。桑天牛成虫有假死性,羽化后的成虫必须取食桑树或构树等桑科植物补充营养后,才能成正常发育完成产卵。成虫白天在树木枝头取食嫩枝,被害枝条伤口呈不规则“U”形,啃食严重的枝条易凋萎枯死,成虫产卵前昼夜取食。经10~15d取食,交尾产卵,在夜间进行,交尾背伏式,持续数小时,产卵在20∶00~04∶00时,天末亮前飞回白天栖息的树上继续取食。卵多产在直径5~35mm、1~2a枝上,以10~15mm枝条的密度最大,约占80%,产卵密度依寄主大小而异。产卵紧贴木质部产卵1粒,在槽的上部,距槽1~3mm,并以粘液封闭槽口以护卵粒,每夜产卵4~5粒,每产卵1~2粒,静息或迁飞1次,每雌产卵百余粒,成虫寿命40d左右,产卵期为20d左右。
2 星天牛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幼虫蛀害树干基部和主根,严重影响到树体的生长发育,被害后在树干蛀孔处常有成堆木屑,在树皮、边材上及木质部中蛀成一定形状的坑道,使树木的疏导组织及木质部受到破坏,严重影响立木生长,甚至死亡,降低木材的工艺价值。
2.1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34.3~40.2mm,雄成虫体长28.7~35.1mm,头部及腹部被银白色细毛,触角第1、2节为黑色,其它各节也为黑色,但基部1/3处有淡蓝色毛环,雌虫的触角超出身体1~2节,雄虫超出身体4~5节。卵长椭圆形,初产为白色,后变为淡黄白色。老熟幼虫体长42.6~56.2mm,前胸略扁,背板骨化区呈“凸”形,其上方有2个飞鸟形纹。蛹纺锤形,长32.5~37.2mm,初为淡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至黑色。
2.2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星天牛在本地1a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老熟幼虫4月初开始化蛹,5月底至6月中下旬为成虫的羽化高峰期,羽化孔的直径约1cm,大多离地面30cm以下。成虫在黎明时分比较活跃,中午、晚上及阴雨天很少活动。成虫需啃食寄主嫩枝皮层作补充营养10~15d后才行交尾,交尾后3~5d产卵,6月底至7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