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源回归词自由词义演变研究
日源回归词自由词义演变研究
摘 要: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日源回归词“自由”的含义演变问题。“自由”一词原本存在于古汉语中,后传入日本,意为“不受限制和约束、自己作主”。近代日语用“自由”一词来翻译西方的“freedom”和“liberty”,并把古汉语中“自由”一词的含义扩展到“在法律和制度的规定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不受限制”“政治活动不受国家权力的干涉”,哲学上指“对自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关键词:自由 回归词 词义演变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历史上在汉字文化交流中,日本从古汉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明治维新后,日本曾用这些汉语词汇翻译西方词语,使这些词语赋予新的语义。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为了通过日本便捷地学习西方文化,又从日本引入了这些新词语。本文把日本人直接从古汉语中借用去翻译西方语言的词语,后又被汉语借用的词称为日源回归词。现代汉语中的“自由”是个法律、政治、哲学上的概念词,它原本是古汉语中的常用词,大约唐代时流入日本,在新文化运动中,由梁启超等学者接回中国。
中国学术界对日源回归词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刘正琰、高名凯(1984)、岑麒祥(1990)、史有为(2003)等对汉语外来词做了基础性的整理、解释工作。近年来,李运博(2006)对梁启超输入的日语借词做了系统性的研究,冯天瑜(2004)从中国、日本、欧美的文化互动中探讨了近代汉字术语的生成问题。上述论著从整体上把握了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问题,然而,对某些词语回归的微观探讨还显得不足。本文以“自由”一词的回归为例,论述该词的含义演变情况。
一、古汉语中“自由”的词义及在日本的传播
在古汉语中,“自由”一词指“不受限制和约束,自己作主”,使用频率较高。《后汉书·阎皇后纪》中有“兄弟权要,威福自由”的记载,同书“五行志第十三”中有“百事自由,初不恤录也”的记载。汉·郑玄《周礼》注有“去止不敢自由”之说。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有“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句,这里的“自由”可解释为“自作主张,按着自己的想法行动。”到了唐代,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中多处出现“自由”一词。如:
朝光入瓮牖,尸寝惊敝裘。起行视天宇,春气渐和柔。兴来不暇懒,今晨梳我头。出门无所待,徒步觉自由。(杜甫 《晦日寻崔戢李封》)
世人求富贵,多为奉嗜欲。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白居易《短歌行》)
上述唐诗中的“自由”一词,义为“舒畅,悠然自得,没有负担,安闲舒适”。杜甫少年家境优越,过得十分滋润,但他的仕途不顺,中年之后又因战乱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理想抱负难以实现,最终郁闷至疾,病死于客舟之中。体会到被束缚的“不自由”,才会更加向往“自由”。同一时期李白的诗歌中没有出现类似向往自由的词句。
白居易的诗歌则更多地流露出一种向往闲适生活的心情。他的闲适诗对后代读者有很大影响,其浅近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屡屡为后人称道。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的“闲适”思想(即“自由”),对后世更加有深远的影响。
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文化交流上达到了顶峰。日本派遣了大量的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把中国文化带回日本。其中,中国汉字是最有影响力之一的学术交流的证据。
不管是中国汉乐府诗中的“自由”,还是唐代诗歌中的“自由”,都表达的是一种按自己的主张行事,悠然自得,没有负担,安闲舒适的自由。这与日本古文献中的“自由”的含义是相通的。在日本,“自由”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书纪》(720年)中。在该书的“绥靖纪”中有“威福自由”句,在“清宁纪”中有“权势自由”句,都意为“随心所欲、破坏了权力行使中的上下关系”。据《续日本纪》(797)“称德天皇神护景云三年十月十日条”记载,“大宰府言:此府人物殷繁,天下之一都会也。子弟之徒,学者稍众。而府库但蓄五经,未有三史正本。涉猎之人,其道不广。伏乞。列代诸史,各给一本,传习管内,以兴学业。诏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各一部。”虽然《续日本纪》的成书晚于《日本书纪》,但可见当时日本的中央官僚已在阅读中国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晋书》。《日本书纪》是用汉文写成的,其中的“自由”一词当受上述古文献的影响。继《日本书纪》之后,“自由”一词还出现于《续日本纪》(797)(1处)、《日本后纪》(840)(2处)、《日本三代实录》(901)(3处)中,其含义与前述相同。
除前述历史文献外,“自由”一词还出现于日本的法律文书及佛教经典中。如:
放逸飞走之属,谓鹰犬之类。须专制在己,不得自由,乃成为盗。(《养老律》“盗贼律”,701年)
某乙闻:智慧源极,强名佛陀,轨持妙句。假曰达磨,智能园故,无所不为。法能明故,自他兼济。五眼常鉴,津涉溺子。六通自由,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