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李清照感怀诗
浅析李清照感怀诗
摘 要:李清照作为古代的一位杰出女子文人,她的作品一直为后人传诵。李清照的感怀诗,其独特的志趣、理想的世界、景仰的高人和忧伤的情感,彰显了她对现实和政治的独特看法以及她丰富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李清照;感怀诗;情感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165-02
李清照作为古代的一位杰出女子文人,她的作品一直为后人传诵。她的作品流传至今的不算多,特别是诗歌作品。一般读者比较熟悉她的词作,都能吟咏几句,但对其诗作,相对而言比较生疏。李清照在《词论》中,认为词与诗不同,词主情致,诗在言志。因此,她的词取材范围比较窄狭,而她的诗歌取材范围则非常宽广。如果把诗的内容作简单分类的话,大体可分为咏史、忧国和感怀3类。这三者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①本文主要分析李清照的感怀诗,分析李清照对现实和政治的独特看法,走进她丰富的情感世界。
一、独特的志趣
有独特的志趣会收获别样的财富,这就是精神的充实。《感怀》这首诗作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八月。②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10年后,丈夫出守莱州,诗人在莱州作此诗。诗中表现了李清照夫妻二人独特的志趣及廉洁的品格。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诗的开头两句“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首先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寒窗败几,空无所有。“无书史”连诗人最爱读的书都没有。只有“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每天忙于公务,酬酢频繁。“孔方兄”“喜生事”表现了诗人对酒与钱这类世人皆为之吸引的东西的轻蔑,在轻描淡写中将酒与钱的弊端作了深刻的揭示。诗人直接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厌烦和无奈。此二物与诗人的志趣大相违背,但她并不大加指责,也不著力消除,只是“作诗谢绝”轻轻推开罢了。其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情状,跃然纸上。诗人所追求的是“聊闭门”谢绝俗事的纷纷扰扰,在填词赋诗中追寻“佳思”,这是一种超俗之举,但这种超俗,不是自视清高,而是一种洁身自好,一种闲适恬静的生活态度。诗的最后两句“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再次写空无所有,诗人在空与静中“得至交”,她的这种独特的志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所喜爱的是书史,所厌恶的是官场。她所以有超人的识见,是与她博览群籍、关心历史分不开的。她这种超人的识见在其咏史诗《浯溪中兴颂碑和张文潜二首》表现的特别明显。她不同意张文潜把杨贵妃说成是“妖孽”,而是肯定杨氏姐妹都是“仙才”,她们姿色艳丽,能歌善舞,不能把政治的失败归罪在妇人身上。这种超前的妇女观在当时无人能及。李清照的这种厌酒与钱、嗜书喜静的独特志趣,值得当代人学习。曾几何时,读书已经逐渐被各种电子产品取代,书籍已不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为了钱尔虞我诈,为了酒伤身害命,此类已数见不鲜,当代人需要思之悟之!
二、理想的世界
《晓梦》是一首记梦诗。李清照的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而记梦诗仅此一首。与诗人那些充满了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作相比,此诗那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令人遐想无穷。前人评价此诗“笔意亦欲仙”。③
此诗前两句“晓梦随疏钟,飘然蹑入霞”写渐入梦境;诗人轻轻踏着云霞,伴着隐约可闻的稀疏钟声,进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自“因缘安期生”至“何必归故家”,写梦中所见:诗人本以为在仙境会见到仙人安期生的,没想到却遇上了仙女萼绿华。她们乘着秋风一起来到了太华山巅,看那花开十余丈的玉莲,那巨如小舟般的鲜藕,一起品尝那神仙食用的如瓜巨枣。漂亮的仙女们翩翩起舞,言谈举止都是那么优美,她们口齿伶俐,思想敏捷,相互之间无拘无束,或互谑逗趣,或煮茶品茗,生活得那么自由自在,真可谓其乐无穷。看到仙境这番景象,诗人不能不发出感慨:“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在这里,李清照流露出来的眷恋向往之情确是十分深挚的。最后4句记梦后情状:一梦醒来,对仙人生活不禁肃而敬之。然而现实世界却远莫如仙界纯净,尘世纷杂,令人生厌,不得不掩耳避之。“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诗人知道梦中景象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再看到了,在念念不忘之中,只有一再叹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求,也只能在仙境中访求。
《晓梦》诗里所描摹抒写的玄风仙趣并不是李清照的首创,而是一种渊源久远的文化传统和积淀聚会而成的,虽复杂却相对稳定的艺术与人生的境界,包含着理想和现实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之间又渗透交杂,常常出现亦幻亦真、幻中含真的情况。屈原的《楚辞》,庄子的《逍遥游》,郭璞的《游仙诗》,李白的《游泰山》,都可与李清照视作情趣投合。此类游仙实质上即是隐遁,由于在现实政治或事业上遇到挫折,感叹于仕途坎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