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内生放线菌生物防治农业病害研究进展.docVIP

植物内生放线菌生物防治农业病害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内生放线菌生物防治农业病害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放线菌生物防治农业病害研究进展   摘要:指出了近些年来,植物内生放线菌因其能产生多种多样的活性物质而受到广泛关注。针对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种类、代谢物质多样性,及在农业生产与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综合论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内生放线菌;代谢产物;生物防治;农业病害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3-0116-03   1 引言   植物内生放线菌是内生菌群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物种不仅宿主分布广泛,且生物多样性丰富,可通?^自身及产生代谢产物作用于植物,促进宿主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对环境压力的耐受能力,协助宿主植物抵御或杀死病虫害的威胁,具有极大的生防意义[1,2]。在农业生产、医药等领域都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2 植物内生放线菌的主要种类   从 Cohn(1872) 发现放线菌至今,己经报道了170多个属。其中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是最早被发现的内生放线菌,能形成根瘤并具有固氮能力,人工接种不仅能提高植物的存活率,而且可以增加植物生长速度。红球菌属(Rhodococcus)是近些年研究较详细的内生放线菌,其中R.erythropolis 具有固氮能力。应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主要是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链霉菌宿主植物广泛,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植物内生放线菌。链霉菌因其产孢量大、孢子存活时间长、易于制成活细胞制剂如孢子粉剂、种衣剂、菌丝体培养物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病害防治中。如利用灰绿链霉菌(S.griscoviridis)的孢子和菌丝制成的制剂Mycostop,通过对种子等的处理,可在植物根部定殖、生长、繁殖,进而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促进寄主植物生长。黎巴嫩链霉菌(S.libani)可产生抗生素As1A,对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黄瓜叶霉病(Fulvia fulva)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除了链霉菌以外,还包括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小双孢菌属(Microbispora)、诺卡式菌属(Nocardi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等也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其中备受关注的是由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echinospora)和绛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purpurea)发酵产生的庆大霉素(Gentamicin),它是一种氨基糖苷类的广谱抗生素,具有使用量小、毒性低、稳定性强、水溶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而诺卡菌属产生的抗生素多数具有抗细菌活性,少数具有抗真菌、抗肿瘤活性。   3 内生放线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内生放线菌广泛分布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及种子中。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可看出,从植物体内分离的放线菌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澳大利亚 Coombs[3](2003)研究小组从小麦根部分离出60多株放线菌,筛选得到防治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的菌株,经温室试验使小麦全蚀病的危害降低70%。梁亚萍等人[4](2007)从野生植物中分离得到29株内生放线菌,其中SG2和SF4菌株对温室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和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cucurbitae)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9.72%和89.61%。涂璇等人[5] (2008)分离自黄瓜的内生放线菌淡紫灰链霉菌(S.fradiae)对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灰霉病、玉米弯孢病(Curvularia lunata)、辣椒疫霉病(Phytophthora capsici)等抑菌效果明显。陈红兵等人[6] (2011)从辣椒体内分离出一株放线菌菌株Lj20,经温室对抗试验,对黄瓜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王靖[7] (2011)从白菜、油菜及银杏树的根际土壤及根、茎、叶等材料中分离拮抗放线菌,来自白菜根际土壤的A316及红豆树根部的A10经盆栽和大田试验,对白菜和油菜根肿病菌(Plasuwdiophora brassicae)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李庆蒙等人[8] (2013)从江西庐山珙桐树中分离筛选出拮抗放线菌奈良链霉菌(S.naraensis),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等植物病原真菌的相对抑制率高达90%以上。沈?h[9] (2014)从健康玉米植株中分离出拮抗放线菌菌株NEAU-M89,对玉米大斑病(Exserohil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