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歇后语翻译异化与归化及其对应翻译策略
歇后语翻译异化与归化及其对应翻译策略
关键词:歇后语;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
摘要:汉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结晶,丰富多彩,富含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习语。而其翻译一直就是个复杂而又棘手的问题。从翻译的异化和归化出发,谈及歇后语的构成及类型,探讨歇后语的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1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55(2008)02-0151-09
一、歇后语
它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语中的谜面,后一部分则是说明语句本义的,像谜底。如:哑巴吃黄连一有苦说不出;孔夫子搬家一净是输(书);隔着门缝瞧人――把人看扁了。而进一步分析以上三个歇后语,我们发现谜底与谜面的关系并不相同。第一句采用的是比喻手段,由哑巴吃了黄连,虽然觉得黄连苦可是却说不出来,比喻碰到有苦难言的事情。第二旬则运用的是谐音双关手段。“书”与“输”谐音。第三句运用的是谐意双关手法。隔着门缝看人,人是扁的。这是其表层意义。深层意义则是指小看人,小瞧人。事实上歇后语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以上三类。
二、歇后语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歇后语的翻译译一直存在异化(foreignization,alienation)和归化(domestication)问题的矛盾和争执。译届围绕着是采用异化手法,以原语文化为归宿,保留外国文本的特点,还是运用归化法,以译语文化为归宿,符合译语特点而争论不休。
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译为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也有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together equal ChukelLiang,the mas-ter mind,第一个翻译显然是采用归化法,符合译语(英语)的表达方式。英语读者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但缺点是句中Dne(head)与歇后语中的诸葛亮并不完全等同。汉语文化背景中诸葛亮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而one(head)只是一个普通的、大众化的人。第二个翻译采用异化法,保留了原语即汉语的特点,让英语读者能从译文中了解中国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交流。但英语读者读到这样的文章,感觉如何呢?生涩难懂,面目可憎,可能会丧失阅读的兴趣。读者都不愿再读下去了,又怎能促进文化交流呢?且读者看到这个译文,根本就无法明白在汉语中这是一个习语,是一个幽默诙谐,琅琅上口,众所皆知的习语,中文原文意味丧失殆尽。
又如:
1)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施耐庵:《水浒全传》)
Hu Chengching was very much upset by this and his heart was beating like fifteen buckets being hurriedly Lowered into awell for water ― eight going down while seven coming up
2)他这一阵心头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老是宁静不下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His mind was in turmoil these days and he was quite unable to think straight.
第一句运用异化,保留了“十五个吊桶”和“七上八下”这两个形象。第二句运用归化,舍弃原文形象,直接译成较地道的译文短语in turmoil。
那么歇后语的翻译究竟应采用异化还是归化呢?何时用异化何时用归化呢?我以为这要看翻译的目的,翻译作品的特征以及作品要面对的读者。若以传达文化、让英语读者了解、学习中国文化为目的,宜采用异化。如郭著章、罗圣豪教授合编的《汉英歇后语词典》,佳岑译的《歇后语100》目的是为了让英语读者了解、学习中国文化,故大多为异化。
若翻译时保留原语特点与形象不会影响信息的交流,且符合译语的习惯也可采用异化。
如:1)咱们俩的事,一条绳上拴着两只蚂蚱――谁也跑不了1
Were like two grasshoppers tied toone cord, neither can get away!
2)去设埋伏我们都没有信心,想他一定在昨天晚上就早溜了,今天去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We had no confidence in todays ambush because we were sure he had escaped last night. It seemed as use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