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陕北说书艺术特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陕北说书艺术特色

浅析陕北说书艺术特色   摘 要: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它保留了许多相对古老的艺术形态,被称为民间说唱文学的“活化石”。它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行成了具有独特的程式性文本、特定的格式性书套、惯用的功能性曲式、相近的故事类型、与浪漫主义相关、多种修辞手法并用等艺术特色。它集中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形态和精神信仰。   关键词:民间艺术;陕北说书;艺术特色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和发展形成的一系列艺术的总称,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说书就属于一种地方性民间艺术,它始于周,形成于唐宋,盛于清,大发展于延安时期,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两市。从时间和内容上一般把陕北说书分为新陕北说书和传统陕北说书,新陕北说书是指在延安时期新文艺运动之中兴起的新书,它“把说书艺术与政治运动相结合,意欲在内容上更新陕北说书,使之为政治服务。”[1]而传统陕北说书则是指在延安新文艺运动前流传的和在此之后仍保留旧说书主要形态的陕北说书。本文论述的主要是传统陕北说书的艺术特色。   陕北说书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在内容上表现人民生活,在追求上反映人民理想,在韵律上符合艺术规律,在形式上符合普通民众审美情趣。它是陕北最重要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代表了当地人民的劳动智慧和艺术情感。   (一)具有独特的程式性文本   陕北说书中的程式是指“在相同的格律条件下为表达一种特定的基本观念而经常使用的一组词”。[2]它是传统陕北说书构筑诗词的基本模式,是用以描述、表达特定意义的手段。陕北说书常对不同的姓名称谓、时间地点、动作表情等内容使用独特的程式性的文本进行描述。   1、姓名称谓程式。在表现故事人物姓名的程式上,陕北说书中大部分爱情故事和民间传说的男主人公姓名都叫“X保/宝童”,例如:张保童(《白马记》),单保童(《金环记》),雷保童(《金镯玉环记》),苏保童(《珍珠汗衫记》)等;女性人物多源自于“相公招姑娘”的故事类型,女主人公姓名则稍显丰富,常见的有“X桂英”、“X凤英”、“X秀英”、“X秀珍”、“X美云”、“X美蓉”等;除人物姓名之外,陕北说书还常常使用“俊/小后生”、“X相公”以及“女花童”、“女钗裙”、“女娇容”等程式性词语与所指代的人物的姓名互换,例如:“喜煞绣楼刘秀英/女花童/女娇容,吓坏公子雷保童/雷相公/俊后生”等。   2、时间地点程式。在表现时间地点的程式上,陕北说书一般用“架上金鸡报天明,东方闪上太阳星”、“老君扳倒猪血瓮,染得阳间通罡红”、“西海日落小桃红,东海闪上月光明”分别表示黎明、中午,傍晚;根据特殊要求用“XX村”、“XX城”或“绣楼棚”、“待客厅”、“九龙庭”等表示某一地点等。   3、动作表情程式。在表现动作表情的程式上,陕北说书还经常使用一些带有方言性质的押韵词组,以增强其趣味性和流畅性。如“走马龙”、“不消停”、“细叮咛”、“撑/立/盛不定”、“打骨隆”、“家里盛”、“笑盈盈”、“怒冲冲”等。   (二)具有特定的格式性书套   传统陕北说书中的书套一般表现为一个完整的唱段,是陕北说书特有的书写格式。有时也称作“家数”或“书帽”,主要用在人物出场、氛围营造、内心刻画、神态描述及细节刻画等方面。如“点兵段”、“梳妆段”、“升堂段”、“刮风段”等等。书套就是这样一些表现特定意义的唱段。   1、点兵段书套。形容威武的元帅校场点兵时,陕北说书一般的书套有“忽听大炮响三声,元帅马上要点兵。一只令箭往下传,五营四哨点动兵……大人点动左营兵,青人青马青包巾。青竹旗杆耀人影,四杆青旗占东营……点起刀,刀三层,点起枪,耀眼明,兵强马壮好威风,霎时点起十万兵”等。   2、梳妆段书套。形容年轻女子梳妆打扮时,陕北说书一般的书套有“小姐一听没怠慢,梳妆打扮忙不停。梳箱抬到面前迎,象牙梳子拿手中……柳叶眉,细又弯,鸡蛋面皮粉灌灌。杏子眼,活灵灵,箭杆鼻子香筒筒……上穿红,下穿绿,红绸袄子对门门。扎花罗裙腰中紧,绿绸裤子两腿蹬”等。   3、升堂段书套。形容朝廷命官升堂时,陕北说书一般的书套常有“大人上面传了令,三班衙役往来奔。喝三班,坐大堂,三班衙役站两旁……擂堂鼓,带雷声,老爷上面问事情。手扶公案甩一甩,什么人喊冤给老爷带上来”等。   4、刮风段书套。形容刮大风的时候,陕北说书一般的书套常有“刮得马儿风、叫驴风,圪里圪崂刮得是山鸡风。黑里黑廊(陕北方言,形容阵势大,比较夸张)母猪风,哞哞哞刮得是跑牛风……刮得大山抹了顶,刮得小山平又平。大树连根拔起身,小树一刮影无踪……大肚子婆姨羊圈正揽粪,迎面刮来刀子风,噌―肚子上刮开一道缝,刮得肚子里娃娃直嘶声……”[3]等。   (三)具有惯用的功能性曲式   陕北说书惯用的功能性曲式是指用来描述某一特定场景或特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