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观照下诗歌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念隐喻观照下诗歌解读

概念隐喻观照下诗歌解读   [摘要]隐喻研究的对象从语言变异形式变成了揭示人类思维规律的认知规律。在概念隐喻化的过程中,喻源概念的一些特定蕴涵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投射”到目标概念上去。形成新的概念一一概念隐喻。不同的民族从同一个概念中可以得到不同的甚至非常不同的蕴涵来。中国人喜欢把这一切归在“悟性”上,这种悟性也就是对诗歌中蕴涵的选择。诗歌的文字只是语言的表面现象,隐喻是诗歌文本机制中的神秘暗示,隐喻又是心智的一种模式,诗人在写诗选词时会有自己独特的意向性,读者在阅读时会受到知识水平、时代、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对隐喻蕴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接受者会有不同的感受。通过概念隐喻可以分析语义、篇章,帮助接受者更好地理解与阐释诗歌。   [关键词]概念隐喻;诗歌解读;《锦瑟》   [作者简介l刘羽,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湖南,长沙,410083;杨文地,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湖南,长沙,410083   [中图分类号]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1)07-0095-05      一、引言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与语言符号产生的文化、历史等息息相关。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对话中,人们每天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语言中使用隐喻,“中国的唐诗宋词更是堪称隐喻的语料库”。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将研究隐喻的出发点从“表象”变成“概念”),也就是说,将隐喻研究的对象从语言变异形式变成了揭示人类思维规律的认知规律。他们将这种位于概念层次上的隐喻命名为“概念隐喻”。在概念隐喻化的过程中,喻源概念的一些特定蕴涵(entailment)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投射”到目标概念上去,形成新的概念――概念隐喻。不同的民族从同一个概念中可以得到不同的甚至非常不同的蕴涵来,就是同一个人在人生不同的时期也会从同一个概念中得到不同的蕴涵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诂”。中国人喜欢把这一切归在“悟性”上,这种悟性也就是对诗歌中蕴涵的选择。      二、诗歌的蕴涵      蕴涵有三个特点。首先,蕴涵有其个人性,因为它与个人的知识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关系。如古诗中很多诗句都含有典故,只有了解典故的内容,才能读懂诗中的蕴涵。如李白诗句“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里面就含有一个典故出自《庄子?盗拓》,“尾生与女子期(约会)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只有了解典故,才能了解诗中的主人公与夫君同生共死的决心。其次,蕴涵具有文化依赖性。同一事物在东西方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如蝙蝠在中国被认为是吉祥与幸福的象征,而在西方则是邪恶的代名词。因为在中国“蝠”同“福”,因此,民间绘画与着衣图案中常出现蝙蝠。如有的画五只蝙蝠从大门飞进,寓意“五福临门”;有的画蝙蝠从天而降,寓意“福从天降”。而红蝙蝠更是大吉大利的前兆,因为“红蝠”与“洪福”谐音。而西方人对蝙蝠(bat)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吸血蝠(vampirebat),令人恐惧。英语中有as blind as a bat(什么也看不见),a bit batty(有点反常),have hats in thebelfry(疯狂,异想天开)等与蝙蝠有关的坏的联想和比喻。最后,蕴涵有很强的时间性。蕴涵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如“同志”的称呼随着时代的变迁涵义有所改变,在中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涵义一样,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日:“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到了现代,“同志”成了政党内部成员之间的称呼,意为“志同道合者”。此外,个人对蕴含的理解尤其是对诗歌蕴涵的理解会随着个人知识水平的增长以及人生阅历的增加和经验的增多而有所变化。同一首诗歌,青少年时可能只是醉心于措辞的优美和诗歌表面所传达的意境,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经历了与作者类似的经历,那么就会与作者感同身受,读懂了此诗的内涵。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从未远离家乡的人与浪迹天涯的人对其理解不同,离家几年与离家数十载、两鬓斑白而回家的人自然理解又有所不同,有着不同文化与不同经历的读者对这首诗又会有不同的理解与阐释。            三、《锦瑟》隐喻分析      笔者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通过分析诗歌的蕴涵来理解全诗。《锦瑟》是“李商隐晚年在郑州家中所写。是诗人总结性的生平回顾,也是其最晦涩难懂的诗之一。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