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鸱尾造型原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鸱尾造型原型

浅析鸱尾造型原型   摘 要:鸱尾造型的原型多有争议,可概括为鸟原型说和鱼原型说两大种类,本文从鸱尾的形制发展变化、封建礼制意义、原型信仰基础三个大的方面论述了鸱尾的鸟原型说,并进一步分析鸱的确切原型。   关键词:鸱尾;鸱?^;玄鸟原型;建筑装饰   现代汉语词典中“鸱尾”的定义是“中式房屋屋脊两端的陶制装饰物,形状略像鸱的尾巴。”在此要明确的是勿将“鸱尾”与“鸱吻”混淆,具有典型意义的鸱尾造型如唐昭陵献殿出土的鸱尾。鸱尾的尾部两侧有密集排列的短线,整体呈反卷的动态。在视觉上密集排列的短线既可以是鱼鳍,也可以是羽毛的简化;反卷的动态既可以是鱼的虬尾,也可以是鸟的羽翼。这种抽象的造型成为其造型原型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   鱼原型说是讹误较深的观点,此观点的重要依据是《营造法式》中的两条注解,即“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象于屋,以厌火祥” 和“东海有鱼虬,尾似鸱,鼓浪即降雨,遂设象于屋脊” [1]。中式木构建筑容易引起火灾,这种观点有辟火灾的美好寓意,再加上鸱尾演变为鸱吻后成为鱼龙形象,因此鱼原型观点有较强误导性。但鱼原型说孤立于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佐证不足,很难成立。   鸟原型说虽因出土的早期实物较为抽象而受到人们质疑,但是从其演变历史、社会环境等方面来分析仍可找到充分依据。   1 鸱尾演变体现出鸟羽特征   《隋书?列传?宇文恺》:“自晋以前,未有?|尾,其?A墙璧水,一依本?D”[2],宇文恺从文献考据出发,断定晋代以前没有鸱尾,史料中能找到“鸱尾”一词的最早记载是《晋书?志?五行?羽?x之孽》:“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六月,?o巢太?O?|?^?|尾”[2],这和宇文恺的断代是相符的。但晋代只能说是“鸱尾”这一词汇出现的最早时期,文字出现说明鸱尾的形制已经基本稳定成熟,所以鸱尾在晋代以前必定有其演变历史,学者冯双元更是把鸱尾的起源精确到东汉晚期的中原地区[3]。   汉代有“事死如侍生,事亡如侍存”的厚葬观念,从明器和画像砖中可以窥见现实。从目前已出土的大量陶屋来看,西汉时期的陶屋数量较少,屋顶样式多为平直的屋脊,到东汉末期发展出多种样式的脊饰,有全部装饰鸟的类型,有鸟和植物结合的类型,还有纯几何形的类型。从庑殿式屋顶可推断出这些陶屋主人的身份地位都很高,对当时的主流脊饰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东汉末年政局动荡,最后发展成三国对峙的局面,各地方诸侯无视中央,出现很多僭越行为,这可能是导致东汉末期屋顶脊饰多样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到东汉时屋顶上出现了很多鸟类装饰的身影。   晋代在大一统的环境下全国性的礼制又得以恢复。在建筑装饰上不再像三国时期混乱多样,此时的鸱尾也进入成熟期,晋代的鸱尾可以在当时的魂瓶中窥见一斑。北朝的鸱尾基本传承晋代,没有很大变化,鸱尾的形制也呈现出了无可争议的鸟羽形状,此时鸱尾的两大基本特征已齐备,密集排列的线条感和反卷的整体动态。   中国文化对朝鲜和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两国发现的同时期鸱尾,其造型也证实了突出的鸟羽特征,特别是韩国西腹寺遗址和千军里废寺遗址的两个鸱尾,都有较明显的鸟羽特征[4]。   两晋南北朝的鸱尾在造型方面,上承东汉三国常用的鸟形象,选择反卷的羽翼这一局部,在对原型进行取舍抽象化的同时能更好的与建筑有机结合。到了隋唐时期,鸱尾又进行了一次抽象化的演变,才有了唐代鸱尾的形制,鸱尾的鸟原型从东汉到唐代有一个完整的进化抽象的过程,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2 鸱尾原型具有政治意义   《景福殿赋》:“不壮不丽,不足以一民而重威灵。不饬不美,不足以训后而永厥成。”建筑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体现其皇权威仪的重要部分,在有关鸱尾的众多史料中,有如下两段文字。   “?f制三公黄?w?事置?|尾,後主特赐摩?X?_黄?w,?T施行?R,?事??堂并置?|尾。”《陈书?列传?萧摩诃》[2]   “凡公宇,??施瓦?F,?T?O?a??。?T州正牙?T及城??,并施?|尾,不得施拒?o。”《宋史?志??c服》[2]   从这两段史料中能很明显的感觉到,鸱尾的使用对社会等级有很高的要求,位列三公的重臣、受到皇帝特别奖励的大臣、封建皇权的行政单位才可以在建筑上设置鸱尾,它作为封建礼制的一个体现与权力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屋主人社会地位的象征物,所以鸱尾的原型应该和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皇权图腾保持一致。提到皇权图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龙,这在鸱尾后来演变为鸱吻和龙吻上得到印证,但在以龙图腾崇拜为核心之前,玄鸟也曾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图腾崇拜物。   殷商是一个敬天地畏鬼神的时代,这种文化根基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为了说明自身的正统性,在身世上大做文章。例如,《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5],商代把国家的发端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