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杜牧诗文中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docVIP

浅论杜牧诗文中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杜牧诗文中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

浅论杜牧诗文中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   摘 要:晚唐社会,藩镇割据,边防虚弱。杜牧继承了祖父杜佑作《通典》经世致用的家学传统,又结合唐代的政治形势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用兵建议。他的军事思想在其诗文中也有所体现。杜牧的论兵建议以及在其诗文中所体现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证:一、杜牧论政言兵的缘起;二、杜牧诗文中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   关键词:杜牧诗文 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      一、杜牧论政言兵的缘起      杜牧,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兼长古文。他所出生的时代,正是晚唐多事之秋。藩镇跋扈,外族侵凌。而杜牧素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与经邦济世的抱负,关心政治,喜欢论史,尤谈兵,精辟中肯。不愧是中国古代一位卓越的军事理论家。   (一)危机四伏的晚唐杜会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所谓“太平盛世”而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庄田制发展,土地大量集中,征敛加繁,民生益窘;而藩镇跋扈,宦官专权,朋党倾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错综复杂。这些都直接间接地加重了人民的痛苦,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而国外的吐蕃、南诏、回鹘又纷纷侵扰。当时的中国可谓内忧外患。   当时国计民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藩镇跋扈与外族侵凌。安史乱后数十年间,藩镇割据,内战频繁,当时朝廷安于苟且,河北藩镇称霸一方,不服中央政令,河南藩镇,起而效尤,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朝廷虽用兵讨伐,而力量已弱,常中途妥协,更失威信。同时,自安史乱起,唐朝将陇右、河西、朔方诸镇的精兵都调去平乱,所留下的兵大多单弱,因此边防空虚,而吐蕃统治者乘唐朝衰弱不断东进,占据河西、陇右,威胁京都,河陇人民长期受吐蕃奴隶主奴役。只有这两个问题解决,才能使国家安宁,生产发展,人民康乐,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都必须用兵。当时唐朝内政产生了毒瘤,就是宦官专权。代宗命宦官鱼朝恩总领禁兵,又开宦官干涉军权之端。德宗初年,泾原兵在长安作乱,乱平之后,德宗不愿意武臣掌握重兵,从此宦官权势更大。所以,杜牧很注重兵事,认为士大夫不知兵是不对的。   (二)经邦济世的宏伟夙愿   杜牧自幼受过良好、严格的教育,喜欢读书,关心时政。十五六岁就立下宏愿,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立志使危机四伏的晚唐社会重振雄风。他继承了祖父杜佑作《通典》的经世致用之学,很注重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家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1],有忧国忧民的热情与经邦济世的抱负,最喜论政言兵。《唐才子传》卷六说:“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2]   杜牧看到宪宗连年用兵讨伐藩镇,感到用兵的必要;而吐蕃统治者占据河西、陇右,河陇人民也长期受吐蕃奴隶主奴役之苦。所以他非常注重兵事。后博读经史,更深信兵事关系国家兴亡。又根据《礼记》:“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认为士大夫应当知兵,而当时士大夫对于兵事漠不关心,完全仰赖健善击刺之徒。杜牧对这种情况很不满意,从此注意兵法,后来一直研究。他在《注孙子序》中说:“及年二十,始读《尚书》、《毛诗》、《左传》、《国语》十三代史书,见其树立其国,灭亡其国,未始不由兵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   杜牧一生的崇高理想是“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郡斋独酌》),所以始终主张削平藩镇,加强统一,收复河湟,巩固边防,其最终目的是:“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郡斋独酌》),使人民能安居乐业,生产得以发展。要实现这些,就必须研究兵法。正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三“杜牧注孙子”条中说:“世谓牧慨然最喜论兵,欲试而不得,其学能道春秋、战国时事,甚博而详,知兵者将有取焉。”可见杜牧颇负经天纬地之才。      二、杜牧诗文中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      清亮吉《北江诗话》评杜牧:“文不同韩柳,诗不同元白,复能四家之外,诗文皆别成一家。”[3]他平素关心政治,喜爱论史谈兵,这些在他的诗文中都有所体现。诗歌中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在《赤壁》、《题乌江亭》等诗篇里,而散文中的《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则是以军事理论家的眼光,谈古论今,气势不凡。   (一)杜牧诗歌中的军事思想   《赤壁》一诗一反历代史家认为周瑜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公论”,这首诗认为周瑜的胜利几乎是侥幸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只是老天相助,乱起东风,才取得胜利。这儿虽然有“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知之者胜”(《计篇第一》)的道理,但杜牧更多的是强调将帅内在的素质,即“智、信、仁、勇、严”(《计篇第一》)。作为将帅应该凭借足智多谋、言而有信,仁爱部下,勇敢果断,治军严明等素质和能力去争取胜利,而不应依赖偶然因素取得胜利,否则便不能算作英明的将帅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