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近代中国民权思想
浅议近代中国民权思想
【摘 要】在中国,最早使用“民权”一词的是郭嵩焘,他在1878年5月19日日记中写到:“西洋政教以民为重,故一切取顺与民意,即诸君主之国,大政一出之议绅,民权常重于君。”作为这个时代的启蒙学者,梁启超在思想上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民权思想更是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核心,梁启超从兴民权的立场出发,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关键词】梁启超;民权;思想
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民权观念也被传入中国。在中国,最早使用“民权”一词的是郭嵩焘,他在1878年5月19日日记中写到:“西洋政教以民为重,故一切取顺与民意,即诸君主之国,大政一出之议绅,民权常重于君。”作为启蒙学者,梁启超对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民权思想更是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核心,梁启超从兴民权的立场出发,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一、梁启超民权思想的来源
“历史是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形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一定的思想脱胎于一定的历史时代,梁启超民权思想的产生,则是那个动荡时代的产物。
(一)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
鸦片战争以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叩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艰难的时局促成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寻救亡图存的办法。梁启超认为,若要拯救中国,必须对中国落后之原因有正确的认识。“不审夫所以致弱智原因”,则“不得其所以救之之道”。梁启超认为,专制主义的延续是中国长期积弱的重要原因。梁启超对中国传统社会有君权无民权的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梁启超说:“自秦屹名,垂二千年,法禁则日密,政教则日夷,君权则日尊,国威则日损,上自庶官,下自亿姓,游于文网之中,习焉安焉,静而不能动,愚而不能智,历代民贼,自谓得计,变本而加厉之。”对此,梁启超认为,为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必日益民权”。在中国,只有实现民权,才能抵消封建君主专制的危害,进而抵御外辱,实现国家的独立自强。
(二)对西方近代学说的借鉴和吸收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在逃亡日本期间,通过阅读被翻译成日文的西学书籍,大量的接触了西方学说,并将西方学说用于其民权思想的构建中。在其著作《自由书》和《中国积弱溯源论》中梁启超引用孟德斯鸠的名言:凡半开专制君主之国,其教育之目的,唯在于使人服从而已。梁启超借用西方著作中的观点来佐证其专制统治制约中国发展的论点。“霍布士以为政治为最可贵者,在辑和民众而使不争也;斯片诺莎则曰:保和平之外,更有护自由之一事。斯氏以为君主政体者,真平和之大蠢也。”梁启超在《霍布士学案》、《斯片诺莎学案》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除了借用西方学者的学说来丰富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学说外,在呼吁自由、提倡民权方面,梁启超也从西方学者那里寻觅到了治世的良药。在《卢梭学案》中,梁启超对卢梭的民约论进行了细致系统的分析,并得出“民约云者,必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的结论,并将卢梭那区别去天赋人权的自由观称之为“积极”的自由观。此外,梁启超在日期间,大量阅读了日本维新人士的作品,对其民权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梁启超在其《自由书》的写作过程中,就几乎原文照抄了深山虎太郎的著作《草茅威严》中“民权篇”关于人身权利的论述。
二、梁启超民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深受日本学说的影响。对与民权的概念,梁启超直接用了深山虎太郎《草茅威严》中的“民权篇”对民权的概念做了界定。在《自由书》中,他几乎原文照抄了深山的论断:“民受生于天,天赋之以能力,使之博硕丰大,以遂厥生。于是有民权焉。民权者,君不能夺之臣,父不能夺之子,兄不能夺之弟,夫不能夺之妇,是犹水之鱼,养气之鱼鸟兽,土壤之于鸟兽,土壤之于草木,保其在一人,保斯权而不失,是为全天。”除此之外,他又指出“盖西国之政治基础,在于民权,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即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者利天下。”由此,我们可知,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是不相一致的,它是一种在吸取了西方和日本的近代学说后,在天赋人权、人民自由的前提下,得出的一种全新的民权观。
改造国民,培养新民,是梁启超民权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国积贫积弱溯源论》一书中,梁启超认为中国人有奴性、愚昧、自私、缺乏抗争精神等人格缺陷,中国人在人格上的集体缺陷是国家贫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存在如此众多缺陷的国人难以承担起兴民权的责任。因此,梁启超认为兴民权,必须改造国民,将国民中的缺陷一一除掉,为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