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春秋左传诂不足
浅论春秋左传诂不足
摘 要: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其在融会贯通古今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在春秋学的研究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探讨了《春秋左传诂》的不足。
关键词: 洪亮吉 《春秋左传诂》 杜注
尽管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在利用汉魏遗说匡正杜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具有纠谬补缺之功,但是也多少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洪亮吉旨在破杜立汉,对杜注的态度有欠客观公允,不免有贬斥过分的倾向。另一方面,洪亮吉《春秋左传诂》释义中具体的按断也尚有可商榷之处。本文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探讨洪亮吉《春秋左传诂》的不足之处。
一、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对杜注的贬斥有欠客观公允
洪亮吉旨在破杜立汉,对杜注的态度有欠客观公允,不免有贬斥的倾向。
1.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襄公七年传)
杜注:介,助也。景,大也。
【诂】:《诗》郑笺:“介,助也。景,大也。”(杜本此)按:服虔《汉书》注:“介,大也。”则注此传当亦同。又《诗?小明章?毛传》:“介、景,皆大也。”则此“介”字当从毛、服注为得。
辨析:“介尔景福”应与下文“介福降之”义同。“介福”训为大福,相当于“介尔景福”之“景福”,“介尔景福”之“介”当训为助,当依杜注训为动词助,正与降相应。
2.道?相望,而女富溢尤。(昭公三年传)
杜注:饿死为?。
【诂】:《说文》:“?,道中死人,人所覆也。”荀悦曰:“道瘗谓之?。”亦作“?”。韦昭从毛传曰:“道冢为?。”按:杜注云:“饿死为?。”盖随文生训,究不若以上诸说之确。
辨析:段《说文解字注?四篇下??部》“?”下云:“《左传》:‘道?相望。’杜注:‘饿死为?。’”杜注与《说文》义相近也,亦通。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此言饿死于路者多。”皆通,洪贬斥过分也。
3.今君奋焉震电冯怒,疟执使臣,将以衅鼓,则吴知所备矣。(昭公五年传)
杜注:冯,盛也。
【诂】:《说文》:“冯,马行疾也。”《方言》、《广雅》:“冯,怒也。”按:此则冯怒当称疾怒,较杜注冯盛为长。
辨析:《说文》:“冯,马行疾也。”段《说文解字注?十篇上?马部》:“按:马行疾冯冯然,此冯之本义也。展转他用而冯之本义废矣。冯者,马?箸地坚实之也。因之引伸其义为盛也、大也、?也、懑也。如《左传》之‘冯怒’,《离骚》之‘冯心’,以及《天问》之‘冯翼惟象’,《淮南》书之‘冯冯翼翼’,《地理志》之‘左冯翊’皆谓充盛。”“冯怒”,当依杜注训为盛怒,较《洪诂》从其本训为长。
4.朝有著定,会有表,衣有?,带有结。(昭公十一年传)
杜注:?,领会;结,带结也。
【诂】:《说文》:“?,带所结也。《春秋传》曰:‘衣有?。’”按:杜注:“?,领会。”疑非。观《传》下“视不过结?之中”,则《说文》为是也。
辨析:《说文》:“?,带所结也。《春秋传》曰:‘衣有?。’”段《说文解字注?八篇上?衣部》:“昭十一年《左传》:叔向曰:‘衣有?,带有结。视不过结会之中,所以道容貌也。’杜注:‘?,领会;结,带结也。’《玉藻》、《曲礼?深衣》皆谓:‘交领曰袷。’?即袷,会合同义。且叔向‘视不过结?之中’,即《曲礼》:‘视天子不上于袷,不下于带。’《玉藻》:‘侍君视带以及袷也。’然则杜注得之,许合?结二者为一,似误也。杜注当仍贾、服之旧。”“?”当依《段注》训为“袷”,“?”、“袷”同义,即交领、领会也。当以为杜注为是。《洪诂》、《说文》皆合“?”、“结”为一,不确。
5.叔孙旦而立,期焉,乃馆之于箕。(昭公二十三年传)
杜注:从旦至旦为期。
【诂】:郑玄《礼记》注:“期,时也。”按:杜注:“从旦至暮为期。”非义训。
辨析:《说文》:“?,复其时也。”段《说文解字注?七篇上?木部》:“言?也,十二月?为期年。《中庸》:‘一月?为期月。’《左传》:‘旦至旦亦为期。’今皆假期为之。期行而?废矣。”“期”当为“?”之假借,由“叔孙旦而立”知“期”当训为“旦至旦为期”,当以杜注为是。《洪诂》训“期”为时,义不明确。
6.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物,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哀公元年传)
杜注:必须军士皆分熟食,不敢先食。分,犹?也。
【诂】:服虔云:“以其半分军士而后自食其余,若箪醪注疏也。”(本疏)按:何休《公羊注》:“分,半也。”杜注云?,非本训。
辨析:“分”有半义,但此句“分”当依杜注训为遍为适。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分谓人人得其份。”
7.公使太史固归国子之元,置之新箧,?之以玄?,加组带焉。(哀公十一年传)
杜注:?,荐也。
【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