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冬去春来,车轮飞逝
冬去春来,车轮飞逝。从百年前沪杭列车首发,到如今“庞巴迪”列车出现,“上海列车”辗过岁月的年轮,一路驶来。当初的黑色铁壳车皮,到如今现代化列车、人性化的车厢环境,上海铁路惊人的变化,让人们看到了一部“火车”发展史。
“庞巴迪”----沪杭线上新风景
今年春节的一天,在一列由上海梅陇站驶往杭州的崭新客车“庞巴迪”上,不少乘客对这列具有国际铁路最新技术、设计时速达200公里的客车发出由衷赞誉。人们钟爱这列客车是有充分理由的。上海铁路局春节投入沪杭线运营的这列客车,其设计理念特别是其座椅、洗手间等充分凸现了人性化、现代化特点。全程两个多小时的旅行,乘客完全是在一种非常温馨、舒适的氛围中度过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庞巴迪”客车是上海铁路开通近百年来列车设施最高档次的一列。
过去,杭嘉沪一带人们的出行,铁路一度是其它交通难望其项背的交通工具。从火车一出现开始,人们就对它“情有独钟”。想当初1908年沪杭线通车这一天,艮山门车站沿线的空地上,“人们几乎将快收割的田地也踏平了,都排着队看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怪物’。”当列车开来时,隆隆的车轮声和人们的呼喊声融成了一片。这种列车“车厢共6节,窄而长,长三丈许”;“座中凡二十余人,六厢一百四五十人也”。而车厢除车架外,几乎全都用木板制成。虽然这列火车运行慢,设备简陋,但这条商办浙江铁路的告成先行,却昭示着长江三角洲交通已开始进入了一个铁路时代。
自此以后,沪杭宁干线上一辆辆不同型号的机车,开始展示上海铁路百年历史……
人们都知道,蒸汽列车一般是用煤作燃料以蒸气产生动力行驶。上世纪30年代,上海铁路主要行驶英美等国制造的机车。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1947年后在沪杭、沪宁线上还长期行驶着一种不仅烧煤,也可用木柴和煤油作燃料的机车。这就是美制KD7-587型蒸汽机车。当初,联合国将160台这样的机车作为救援物资无偿援助中国。这种车制造工艺精良,在恶劣情况下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如今在世界上已所剩无几。上海铁路局2002年将一辆行驶达40多年之久的“老古董”捐给了上海历史博物馆。
1950年初,上海铁路局开始淘汰那些旧机车。至上世纪70年代前,四方、戚墅堰等国内机车厂生产的SL胜利型、东风型等蒸汽机车的投入运行,旅客们才开始真正告别往昔乘坐列车“似是闷罐子,每个窗口都塞足人头”的窘境。在公路客运还不发达时,人们对列车的普遍感情是根深蒂固的。但享受乘坐快乐,还是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上海铁路局先后开出的一辆辆别致、舒适的客车,将沪杭和沪宁沿线装扮得格外亮丽、鲜艳。
使客车面貌发生根本变革的是前几年露脸的“假日列车”。虽然早在1915年,江苏铁路公司就已特开上海至长安的观潮专车。1952年上海铁路局也开出过“海宁观潮专列”,但就其车辆的优越性,过去同今日无法相比。有人非常贴切地将“假日列车”比喻为“流动宾馆”。旅客在车厢里既可“指点江山”看风景,用餐时还可让服务员托盘送菜进房间享用。
“新曙光号”列车就更适合都市人出行的要求了。它的外观漂亮、具有现代风格。旅客在车厢里,盛夏能享受到习习凉风,严冬则犹如身处于温馨春天。这种双层设计的火车,行驶时的监控功能极好。当列车刹车时,乘客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震动。上海和南京铁路两局凭借该车速度快的优势,去年国庆和今年春节假期,赚了个盆满钵满。
“假日专车”、“新曙光号”、“庞巴迪”等列车,都是近两年中国铁路技术精心打造的杰作。
“都市带”----构筑上海新前程
从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的120年来,上海铁路历经沧桑。它为上海的经济发展进程起着推进作用。
上海铁路现已形成以沪杭沪宁两条干线、沪杭内环线为联络线在内的9条支线的铁路枢纽,总延长线为670公里,比解放时增加4.5倍;上海铁路的客运量近年不断上升。2001年,上海站共发送旅客3231万人次,这一数字是1952年的3.3倍;铁路车速也让人刮目相看。如当时的松江隶属江苏省,沪杭铁路修筑前,人们去那里坐船要花一天时间。松江段铁路贯通后,人们便纷纷改乘火车。因为他们感到火车非常快捷。而实际上1912年前后沪杭线上行驶的蒸汽机车,时速都仅为40至50公里。即便1952年,上海往杭州去,普客花费时间也达6小时之久。但半个世纪火车提速后,上海去杭州2小时便可到达。可见上海铁路变化之大、发展之快。
但世界交通发展轨迹表明,国家越发达,人民生活越丰富,旅客运输需求越大。特别上海的实力增强正构筑一个面向全球的城市,铁路的未来发展应重新规划。因为上海正适逢世界“大都市带”,上海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将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现代化大都市。
“大都市带”在现代经济中是一个划时代的概念,由法国人戈特曼提出。这是一个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国际级”空间组织形式。戈氏认为世界上以下6个城市群达到了“大都市带”规模: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