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罗振玉在流沙坠简档案观
浅论罗振玉在流沙坠简档案观
罗振玉,初字坚白,后改字叔蕴、式如、叔言,号雪堂、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晚号贞松老人、松翁。原籍浙江上虞县(今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清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八日(1866年8月8日)生于江苏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县),1940年5月14日卒于辽宁旅顺。
罗振玉博学多闻,通农学、语言文字学,更是著名的教育家、收藏家、编辑出版家,位列“甲骨四堂”之首,是敦煌学的开拓者,对大批大内档案有拯救之功,除此之外,还为简牍档案的整理刊布做出了巨大贡献,故而在档案史上是不容被忽视的。
一、《流沙坠简》中凸显的档案思想
罗振玉作为简牍档案研究的前驱和奠基人。他对简牍档案的贡献,可以说是集中在了《流沙坠简》,这本书考证汉代社会、文化、地理,为汉代文字提供原物照片,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一)整理订正
社会对档案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档案只有编纂公布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罗振玉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档案进行整理订正,促进发现档案的条理性、系统性和社会化。
早在唐代,刘禹锡就写下这样的名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般来说,简牍档案是档案的一个特殊门类,是一种档案载体。“简牍”是指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从字面上看,“简”是竹质的,写了文字的竹片称作“简”,可见,写在木片上的文书叫“牍”。西汉的时候虽然已经出现了纸张,但是直到汉代末年和魏晋时期才普及,当时人们常用的书写材料是竹简和木牍,帛和纸张较容易腐烂,出土的简牍档案代表了汉代档案的主流档案载体形式。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会徽图案融合了中国书法艺术和现代体育运动精神,堪称神来之笔的“BEIJING”和阿拉伯数字“2008”出人意料地用简牍档案书法的形式写成,首次变成中国风格的书法字,而简牍书法那种率真、古朴、洒脱的特点,不但与人类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合拍,而且和中国文化一脉相承,浑然一体,这样独具一格的文字得益于简牍的发现以及对简牍档案的保存具有重大贡献的罗振玉。罗振玉是简牍档案研究的先行者,他对简牍档案的最大贡献可以集中概括为一本书,就是和王国维共同完成的《流沙坠简》,这是综合斯坦因在敦煌、罗布泊等地发现的简牍档案照片考释汇集而成的。
《流沙坠简》是考释古文字、整理古文献的著作。本书据沙畹书中照片选录简牍、纸片和帛书等,共五百八十八枚,书前有罗振玉和王国维所作序各一篇。清光绪三十四年,英国人斯坦因,在我国敦煌等地大肆盗掘古代简牍、纸片、帛书,其中大多是汉简,载返英国,两年后由法国汉学家沙畹为之考释。沙氏的考释用法文撰述,不便于中国学者阅览,罗振玉重加校理、参订。
从字面上来分析《流沙坠简》是很形象地写出了简牍档案的特色,其中“流沙”指的是发现简牍档案的罗布泊、敦煌、居延海等地,“坠简”的“坠”有遗失、散落的意思。罗振玉先生具有敏锐的感知,他所处的时代,是处于大发现时代。1913年法国学者沙畹,应罗先生的请求,将自己考释斯坦因在中国盗走的千余汉晋木简的书稿寄给他。罗振玉和王国维先生批阅后,发现其中存在较多的错误和讹传,基于档案真实性的基础上,认为应该进行重新整理订正,因此两人分工合作,编纂出《流沙坠简》。此书共七卷,罗氏完成了其中的四卷:《小学术数方技书》及《考释》各一卷、《简牍遗文》及《考释》各一卷;剩下的三卷是王国维先生完成的:《屯戍丛残》一卷、《考释》一卷、《补遗》一卷,。
1914 年 ,我国最早研究简牍档案的一部专著完成了,就是由罗振玉和王国维先生共同完成的《流沙坠简》。罗振玉晚年写《集蓼编》谈到这事便说:“予撰《小学术数方技书》、《简犊遗文》各一卷,得知古方觚简之分别及书体之蕃变。忠悫撰《屯戍遗文》,于古烽侯地理,考之极详。后忠悫在沪,将所着订正不少,仅于《观堂集林》中记其大略。惜不及为之重刊也。”这本书主要是从沙畹所出的著作中选录了帛书、木简、纸片等五百八十八枚,基本都是原物的照片,“西陲古简,英人得之,请法儒沙畹教授为之考证。书成寄予。予乃分为三类,与忠悫分任考证,撰《流沙坠简》三卷。”
《流沙坠简》的整理研究还借鉴了传统的古籍整理方法,这在我国有悠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述古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即将收集到的佚文编排整理,汉代的简牍档案就是通过当时的学者的大力搜寻后进行整理出版,才躲过焚书之劫,这也是《流沙坠简》使用的方法,他继承了传统的整理方法。”另外,这些价值很高的档案出土于西北地区之后,被外国人掠走了,罗振玉竟能从国外取得复印件,进行整理、考释和印布,这样的远见是值得褒奖的。
罗振玉对《流沙坠简》对所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