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民族乐器曲目由字到乐艺术处理
浅谈中国民族乐器曲目由字到乐艺术处理
[摘要]乐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取材于唐诗《琵琶行》,作曲家把文字转为音符,将原诗抒情与叙事兼顾的特点变为只抒情不叙事,使之更易直通心灵。本文对《诉》的情感表现和演奏技巧进行简要的探讨,首先通过对原诗意境的描述,找到乐曲的情感渊源;再通过对乐曲演奏技巧的讲解深化理解;最后以自身实际演奏教学经验为读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琵琶 诉 情感 技巧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2-0086-02
璀璨而又兼容并包的盛唐文化给琵琶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学习琵琶的热潮,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少不了琵琶,它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然而,繁华过后是漫长的萧条,接踵而来的是不堪回首往事中的低迷现状。官场中的昏暗、百姓的疾苦,这一切都深深触动着心思敏锐的文学家。作为唐代诗人中忧国忧民的代表,白居易更关心那些生活在社会低层的贫苦人民,《琵琶行》正是作者的感怀之作,抒发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作曲家吴厚元先生读白居易的《琵琶行》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优秀的琵琶独奏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以下简称《诉》)。
乐曲深沉又不失细腻,大起大落的戏剧性冲突与完备的技术要求相结合,展现出“铁骑突出”般的激情爆发和“幽咽流泉”般的低吟浅唱,均为演奏者提供了极大的二度创作空间。《诉》曲的另一个特点是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完美结合,在琵琶技巧运用上是丰富多彩的,双手的技法用了很多,进行的精心设计合情合理。它不像有的琵琶曲先有曲调后安上指法技巧,它的每种指法都有助于音乐内涵的表达”。由此可见,丰富的情感表现和精湛的技巧要求构成此曲演奏的两大重心。
一、情感表现
诗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白居易一生酷爱音乐,这使他具有了极深的音乐修养和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因而擅长音乐描写。其诗歌营造出了一种“悲怨”“虚境”的意境。中国的历史上咏颂琵琶的诗歌很多,流传最广、最动人的当属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长诗作于诗人被贬官的第二年,借琵琶女凄惨的身世,抒发作者仕途不得志之感,将自己的愤懑与琵琶女的不幸连在一起,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揭示了封建社会统治下的没落与腐朽,更突出了作者敢于突破封建尊卑的气魄。这首诗不但介绍了当时的地理气候环境、作者的心情,还详细地描写了琵琶的演奏技法、音质特点与乐曲名称等,为后人研究琵琶的演奏形式、乐器结构、音质特点、乐曲考证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价值。
曲作者吴厚元(1946年―1999年)先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教育家和指挥家,早年从事琵琶演奏,后专攻作曲。代表作品有:第一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琵琶协奏曲《诉――读唐诗lt;琵琶行gt;有感》,此外还为民乐团编配了许多伴奏版本,如《流浪者之歌》等。琵琶独奏曲《诉》是吴厚元先生根据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而创作的。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举办的华北音乐节上,它首次与听众见面,并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作曲家把它谱写成乐曲《诉》正是诗的魅力触发了作者的联想,使曲作者的构思喷薄而出,把感受到的琵琶女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跃然于四弦之上。把音乐形象中人物内心活动与作者意图融为一体,以音乐的语言和琵琶特有的手法对长诗进行了诠释。
引子部分呈现出了白居易在孤寂冷清的秋夜与闻听琵琶音后寻找琵琶女的场景,暗示了全曲悲苦的情感基调。慢板平静而又伤感的主旋律引出了琵琶女对自己不幸身世的哀怨诉说,仿佛是回忆过去在京城中的岁月,是对封建社会的控诉,是旧社会下层妇女的悲歌,寄托着诗人深沉的叹息和同情之心。快板将音乐推向高潮,这部分音乐把琵琶女沦落天涯的痛苦心情与诗人遭贬的愁绪极其传神地表现出来了,仿佛银瓶炸裂般突然爆发。尾声的情绪突然滑落,好像随着音乐的收束越来越远,只剩下天涯沦落人的同命相怜。
二、演奏技巧
引子采用散奏的手法,左右手都要以缓慢、凝重的演奏手法来体现引子的意境。所有乐句强弱交换,虚实交替,把听众带入诗的意境中来。两次大的虚滑音模仿风声,不要太实,泛音也不要太亮。其中第2小节左手四个滑音和右手“分”的技巧要通过慢、快、慢、再慢的演奏方式,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第7小节的两个三十二分音符的演奏也要有对比,前者要结实、稍慢,后者要快而轻巧。第4、9小节的划奏也要形成对比,前者轻而慢,后者强而快,好似风声由远而近。第5、10小节的泛音要弹得明亮略带伤感,左右手的触弦和离弦都要缓慢一些。接下来,一连串的泛音模进,要由快渐慢,同时要富有弹性。触弦时,左右手都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