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悬棺葬秘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悬棺葬秘密

浅谈悬棺葬秘密   摘要 悬棺葬,系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丧葬形式,它不入土,不入水,而是把棺木置于高高的悬崖峭壁之上,是与弃尸、鸟兽葬、火葬、土葬等不同的一种奇特葬俗,成为所谓“千古之谜”。   关键词 地理环境 宗教观念 置棺方式 ?k人悬棺 悬棺葬具   如何放置   “悬棺”一词,来源于梁陈间顾野王(519~581)“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太平御览》卷47引)一语。1946年中国学者考察四川珙县、兴文悬棺葬时,始将此词作为专称。各地发现的悬棺葬,葬具与年代各不相同。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属春秋、战国之物。这一地区白崖悬棺的随葬品有龟状木盘及大麻、苎麻、丝、棉纺织品残片、残竹席等。四川珙县、兴文一带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长方形棺,其上为人字坡盖,属元、明时期之物。珙县洛表悬棺的随葬品以衣服为主,其上装饰繁缛,随葬的竹筷上写有汉字。依据文献及实地考察,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区,均有此种葬俗。江西贵溪仙岩、福建武夷山、重庆忠县卧马函、重庆奉节县夔峡、风箱峡、麻塘坝螃蟹溪山崖等地,曾发现大批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古代悬棺葬遗物。   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即人死后,亲属殓遗体入棺,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外。往往陡峭高危,下临深溪,无从攀登。其俗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悬置越高,表示对死者越是尊敬。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葬地的形势各异,归葬的个体方式也略有差别:或于崖壁凿孔,椽木为桩,尺棺就置放在崖桩拓展出来的空间;或在约壁上开凿石龛,尸棺置入龛内;或利用悬崖上的天然岩沟、岩墩、岩洞置放尸棺,人在崖下可见棺木。人死了,要找个归宿,要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找一个妥当的安置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悬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样平常。然而,凝神屏息想想:一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冷冰冰的尸骨,怎么会“飞”到那高高的悬崖上?尸棺的主人是谁?我们有限的智慧还难以解读这用千年的沉默写下的寓言。   据目前所掌握的科学资料,我国南方各地的悬棺葬具绝大多数为整木刳空而成,按棺木的外形大体上可区分为如下几种:   (1)船形棺。这种棺头尾上翘,形状同于现今江河滨海所使用的小木船,主要见于福建武夷山。据实地考察,川东长江三峡地区至今未发现船形棺。   (2)圆筒形棺和方形棺。这两种棺木在我国悬棺葬中最为普遍,它们分圆筒形和长方体形,而且绝大多数棺的棺盖,棺身系同一段整木剖开,挖空而成,子母口闭合。   迄今为止木板拼合式棺在我国悬棺葬中极为罕见。根据川东长江三峡所见某些残棺板推测,可能有木板拼合式棺。   悬棺葬反映的宗教观念主要是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在鬼魂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家庭、私有制产生和发展的产物。人们迷信祖先的灵魂具有佑护子孙后代的神秘力量,尽管鬼魂是人们恐惧的对象,但对死去的祖先却极为崇敬。人死后,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安抚死者,以取悦祖先的灵魂,并祈求得到祖先灵魂的保护。   尸骸是灵魂的寄居之所,毁坏尸骸会使祖先的灵魂失去依托。为使祖先灵魂得到永久的安息,因此在葬法上要尽量避免野兽和其他人为等因素的伤害。悬棺葬的宗教目的盖源于此。一方面悬棺葬滨水而葬,祖先的鬼魂在阴间仍与亲人们生活在一起,另一方面,棺木悬棺葬于临江面水的高崖绝壁,人迹罕至,野兽亦难侵害,正符合人们的期望。   唐张鹜《朝野佥载》云:“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阁其尸三年而葬……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弥高以为至孝”。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中部地区的托拉贾人直到现在尚行悬棺葬俗,他们在陡峭的悬崖绝壁选择置棺之所,认为棺穴挖凿得越高越好。人们相信,尸骸在空中保存的时间越长越加吉利,死者的灵魂就越容易步人另一个世界,子孙后代便会受到祖先灵魂的长久佑护。于是人们不惜倾家荡产,不仅将殓尸棺木悬葬在险峻的峭壁之上,而且争相放置得越高越好。   悬棺葬的置棺方式有以下几种:   (1)木桩架壑式。棺木架置于天然崖洞或在岩石裂隙所打的木桩之上。此种形式见于福建武夷山、湖南、四川等地,在湘西沅水两岸和川东长江三峡地区尤为常见。   (2)崖洞式(包括天然岩隙式)。即利用临河峭壁上的天然洞穴或裂隙,略加修整(垒筑、填平)置棺其内。这种形式在各地悬棺葬中均有发现。   (3)横穴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长方式横龛,大小宽窄以容一具长约2米,高、宽约为0.5米左右的棺木为限,棺侧外露。这种置棺方式见于川南、川东长江三峡等地。   (4)方穴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宽约1.5米或稍小的方洞,或者利用天然洞穴加工成方洞,置棺其内。此种形式在川东南、湘西和鄂西等地常见。   (5)悬崖木桩式。在临江绝壁上开凿小方孔,打入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