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拾遗记中道教文化色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拾遗记中道教文化色彩

浅论拾遗记中道教文化色彩   摘要:《拾遗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志怪小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尤其是道教文化色彩,这点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小说原文分析来看,具体表现为,蕴含的道教观念――叛逆性和享乐性;运用的艺术思维――神奇性和幻想性;道教的情节模式――成仙故事和道术修炼。   关键词:《拾遗记》;志怪小说;道教   导言   魏晋南北朝是道教的成长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一批著名道教领袖。他们从神学理论、组织制度等方面对道教进行了改造,使道教走向成熟化、定型化,实现了道教从追求“天下大吉”的天平盛世到不死成仙的重大历史转折。[2]同时,魏晋时期张扬的个性,强烈的个人意识不只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还是人的自觉时代,但极为严酷、动荡的社会政治经济状态,并不能满足人们实现自我的愿望。本文试图分析道教思想对《拾遗记》的影响,具体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小说中的道教文化色彩。   一、蕴含的道教观念――叛逆性和享乐性   道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本土宗教,形成于东汉时期,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鲁迅说:“中国根砥全在道教”足见道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尽管它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和破坏,但对我国文学艺术,尤其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志怪小说最能体现道教色彩。   《拾遗记》卷十记载:“岱舆山,……有遥香草,其花如丹,光耀射月,叶细长而白,如忘忧之草,其花叶俱香,扇馥数里,故名遥香草。其子如薏中实,食之累月不饥渴,体如草之香,久食延龄万岁。仙人采食之。”[3]在这里作者描写的是岱舆山上的遥香草,这种草的奇特之处在于吃了可以几个月不饥不渴,身体会散发香气,常吃还可以长生不老,是故仙人常采集食用,多么的神奇啊!作者不遗余力,细致地刻画了几座名山,名山上的名物,引发了凡人对此的向往之情,希望能得到可以长生不老的草。   道教的批判性和叛逆性还表现为,对社会的讽刺,追求出世的思想。自东汉王朝崩溃以来,魏蜀吴三国鼎立,在长年的混乱中,人们的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论是士人还是普通百姓,都有朝不保夕的生存忧虑,因此逃避现实,追求出世的思想自然萌生于心灵深处。《拾遗记》看似是一部志怪小说,内容荒诞不经,“十不一真”“证与史传皆不合”,然细细研读起来却看出作者对社会的讽刺,只是用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卷九所记晋时事,通过金镫草化为杨树的怪异,反映了“三杨”擅权的史实,这正是西晋乱亡的起点。“至惠帝元熙元年,三株草化为三树,枝叶似杨树,高五尺,以应“三杨”擅权之事。时有杨骏、杨瑶、杨济三弟兄,号曰“三杨”。”[4]《拾遗记》中还有许多表现统治者的贪财、荒淫、奢侈、放荡,孙亮为四姬合“四气香”,以及郭家的“琼厨金穴”尤其以奢侈出名的石崇,“石氏之富,方比王家,骄侈当世,珍宝奇异,视如瓦砾,积如粪土”。[5]统治者的享乐盛行,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这些看似荒唐的言语,实际是人民血泪的凝结。   二、运用的艺术思维――神奇性和幻想性   道家追求的是一种清静无为的精神状态,静虚守笃,以更好体验道的存在。《拾遗记》受道教的影响,在文学上主要表现为神奇性和幻想性,其中描述了很多奇人奇事,运用的语言也是非常奇特铺张的。   (一)奇人奇事   道教很重要的一个文化来源就是远古的巫术神话,而神话蕴含了古人丰富的想象,道教中的许多仙话即与神话有关。《拾遗记》中描绘了很多奇人奇事,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境界。   如《拾遗记》卷十中对诸多名山的描绘,在对“洞庭山”的介绍中,涉及到了凡人游仙故事,这段游览仙境的故事结合了有关居住此地女仙的传说,使“游仙”故事与“访问女仙”故事结合起来。小说在一开始,就说:“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这种描写使人联想到《山海经?中山经》关于“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的传说。   再说奇人,卷一的春皇庖牺出生奇特,长相奇特,出生更神奇,文中写道:“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或人曰: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今叶以天时。”[7]神母由于青虹的缠绕而受孕,怀孕长达十二年才生下了庖牺,他一出生便有异于常人,读来不禁令人诧异。再说轩辕黄帝,他是人又类似仙人,能乘云龙而游,文中写道:“帝乘云龙而游。殊乡绝域,至今望而祭焉。帝以神金铸器,皆铭题。”[8]   (二)奇特华美的语言   《拾遗记》通篇语言主要表现为华美绮丽,间有灵动的语言,不论是描写人物还是环境都铺陈渲染,给人一种宏伟阔大之感。   小说用很大的篇幅描写了宫殿苑囿的,例如写秦始皇的“云明台”,“始皇起云明台,穷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巧工。南得烟丘碧树,郦水燃沙,贲都朱泥,云冈素竹;东得葱峦锦柏,漂?龙松,寒河星柘,?云之梓;西得漏海浮金,狼渊羽璧,涤嶂霞桑,沉塘员筹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