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VIP

淫羊藿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淫羊藿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淫羊藿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淫羊藿为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普遍分布于我国大陆的贵州、四川、辽宁、江西、陕西、湖南、湖北等地。具有阻止骨质疏松、调节雄性发育、调节免疫、抗氧化、延缓衰老、抗肿瘤、抗肝毒素及舒张血管作用。为进一步探讨淫羊藿防治多种疾病的作用,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从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淫羊藿;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9-0016-04   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别名仙灵脾、千两金、放杖草等,为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普遍分布于我国贵州、四川、辽宁、江西、陕西、湖南、湖北等地。淫羊藿最早记载见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其应用历史悠久,据记载,淫羊藿的主要功效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等[1]。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乳房肿块、高血压等疾病,还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防治神经性疾病等作用。因此,近年来淫羊藿的应用开发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2]。淫羊藿种类很多,《中国植物志》中列出的淫羊藿属植物就有40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贵州省中药材质量标准》列出了8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淫羊藿种类,分别是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 T.S.Ying)、心叶淫羊藿(E. Brevicornu Maxim)、朝鲜淫羊藿(E.koreanum Nakai)、箭叶淫羊藿((E. sagittatum (Sieb.et Zucc.) Maxim)、粗毛淫羊藿(E. Acuminatum Franch)、柔毛淫羊藿(E. pubescens Maxim)、黔岭淫羊藿(E. Leptorrhizum Stearn)及天平山淫羊藿(E.myrianthum Stearn)[3]。为进一步探讨淫羊藿防治多种疾病的功效,笔者主要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主要活性成分 有研究表明, 淫羊藿的主要有效成分是8位具有异戊烯基的黄酮类化合物[4,5]。其代表性成分为淫羊藿苷,是一类以异戊烯基、羟基、烃氧基及甲氧基等为取代基的2-苯基色原酮衍生化合物。此外还有查耳酮、 黄烷酮和具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醇类。在2010版的《中国药典》中, 规定淫羊藿苷为淫羊藿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现从主要药用品种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如下:   朝鲜淫羊藿:粗毛淫羊藿苷(acuminato -side)、3,5,7-三羟基-4-甲氧基-8-异戊烯基黄酮-3-O-L-鼠李吡喃糖基-(1→2)-α-鼠李吡喃糖苷、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 2″-O-rhamnosyl icariside-Ⅱ)、脱水淫羊藿素(anhydroicaritin)、宝藿苷-Ⅰ(icariside-Ⅰ)、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2-(对-羟基苯氧)-5,7-二羟基-6-异戊烯基色酮(2-(p-hydroxyphenoxy)-5,7-dihydroxy-6-prenylchromone)、astragalin、宝藿苷-Ⅱ(icariside-Ⅱ)、2″-鼠李糖基大花淫羊藿苷 A(2″-rhamnosylicarisoside A)、去甲银杏双黄酮(bilobetin)、朝藿苷A(caohuoside A)、朝藿苷B(caohuoside B)、朝藿苷 C(caohuoside C)、朝藿苷D(caohuoside D)、朝藿苷E(caohuoside E)、朝藿苷 F(caohuoside F)、去甲脱水淫羊藿素(desmethylanhydroicaritin)、朝藿定A(淫羊藿定A)(epimedin A)、朝藿定B(淫羊藿定B)(epimedin B)、朝藿定C(淫羊藿定C)(epimedin C)、朝藿定K(淫羊藿定K)(epimedin K)、朝藿苷乙(korepimedoside B)、朝藿素A(epimedokoreanin A)、朝藿素B(epimedokoreanin B)、朝藿素C(epimedokoreanin C)、朝藿素 D(epimedokoreanin D)、朝鲜淫羊藿苷(epimedoside)、epimedokoreanoside-Ⅰ、淫羊藿新苷A(epimedoside A)、淫羊藿新苷C(epimedoside C)、银杏双黄酮(ginkgetin)、hexandraside D、hexandraside E、epimedokoreanoside-Ⅱ (epimedokoreanoside C)、金丝桃苷(hyperoside)、淫羊藿苷(icariin)、淫羊藿次苷-Ⅰ(ica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