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道家思想对聊斋志异影响
浅谈道家思想对聊斋志异影响
摘要:蒲松龄很爱读《庄子》一书,深受其思想影响。道家提倡,道法自然、适应自然、顺应自然,主张“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聊斋志异》近500篇,有一半涉及道家及道家思想。蒲松龄是一个大环保主义者,他爱大自然,呵护大自然,爱动物、植物、一山一水一石。他在《聊斋志异》中,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用现实和超现实情节,用拟人法把人和大自然和谐统一在一起。人和动物、花草结为婚姻,组成家庭,繁衍生息,共创家庭幸福。道家主张,恬淡寡欲,修真养性,吐故纳新,体育活动,追求健康长寿。他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剑侠义士,这些人武艺高超,仗义疏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扶危救困,体现了道家社会责任。
关键词:老子;庄子;无为而治;清静无为;道法自然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12(2010)03-0123-13
众所周知,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释道三个宗教思想长期影响着人们。这三个宗教其共同宗旨是劝善的,扬善抑恶,具体形态则各有不同。儒教提倡“仁义”,即爱人,主张以德为政。释家以慈悲为怀,讲求来世轮回。道教讲求长生不老,无为而治。三教在长期社会发展中,各自取长补短,互相渗透,彼此界限,很难分清。在《西游记》中,三教组成统一战线,连袂成盟,在古代寺庙中,三教神祗“合署办公”,共同奖善罚淫。《聊斋志异》也深受三教影响,其宗旨也是劝善,扬善抑恶。蒲松龄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主张积极人世,体现人生价值,一生追求功名,老而不衰。然而他受道家思想影响也很深。一部《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我粗略统计,近三分之一篇幅涉及道家思想。蒲松龄的第一位理想,入仕为官,功名无望,入仕不成。转入第二位的理想,则是披发入山,面向石壁,修道成仙,明知是痴想,借此安慰自己。
道教起源较早,渊源流长。道教最早是一种地区性宗教文化,它起源于山东,齐文化是它的母体文化。山东地处渤海之滨,面对浩渺的大海,海市蜃楼时常出现,往往会使人产生奇妙的遐想,再加上我国巫术思想的发展,从而使种种遐想逐渐形成了关于仙人、仙山、仙岛的传说。人们认为除人类社会外,还有一个神仙世界。人类社会的人称凡人,神仙世界的称神仙。神仙可以往来两个世界,凡人则不能,后来发展凡人可以脱胎换骨,修炼成神仙。黄帝就是其中一个。关于黄帝修道成仙的传说,大约汉武帝时就出现了。汉武帝追求长生不老,热衷得道成仙。方士齐人李少君告诉他,黄帝见到蓬莱仙子,被封为长生不老的仙人。方士齐人公孙卿也告诉他,黄帝虽贵为人间帝王,却一心修行仙道。在仙人鬼臾区的引导下,修炼到一百多岁,就能和仙人交往。在荆山下铸鼎,鼎铸好后,有龙来接黄帝上天,黄帝骑上龙,他的侍臣后妃跟他一起上了天。学术上称这种地域文化为方仙学派。方仙学派又吸收了我国古代巫术,形成了早期原始道教。原始道教是一种禳除灾异,兴致太平的低级政治学派。古代巫术主要是技术层面的操作与实践,神仙的种种传说则是寄托于理想和虚幻,内容上的浮浅、理论上的匮乏是它的最大缺陷。
关于老子神化出现较晚,大概在东汉初年,据汉王阜《老子圣母碑》载:“老子,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边韵的《老子铭》也说:“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与三光为始终。”老子已不是凡人,而成为神灵,与天地同生,成为天地化身。尊崇为“原始天尊”、“太上老君”,到东汉桓帝时,黄老崇拜已得到官方认可。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著《道德经》,倡导道法自然,崇尚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道德经?五十七》,“为无为,则无不治”,“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民自朴。”’
“无为而治”,过于偏执,不可取。《道德经》思想内容丰富,如辩证思想,事物的两面性和同一性等,可效法应用。老子是春秋人。庄子是战国人,他继承和发扬了老子思想,史称老庄思想。庄子名周,曾做漆园吏小官,后隐居不仕,过着编席卖席的贫穷生活,度过一生。著《庄子》一书,他发展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清静无为,强调顺应自然,吐故纳新,修真养性,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淡泊名利,轻视生死,“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在《庄子》一书中,写了许多至人、仙人、圣人,如列子,实有其人,御风而行,周游四海。许由,尧要让位于他,他严词拒绝,说天下由你治理得好,让位给我,我就是为名。从以上情况看,老庄思想是一个学术流派,与方仙学派有
文档评论(0)